2011年06月08日 00: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在淡季发生严重“电荒”,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事情。而产生此次“电荒”的一个重要原因,竟然是“煤电之争”引发的发电企业“集体静坐”。
煤价过高,导致火力发电成本大增,而上网电价又受政府管制,火电企业发电越多就亏损越多。无奈之下,火电企业纷纷以“检修机组”为名减少发电量,而此时水电企业仍处于枯水期不能满发状态。于是,本来就缺电的重庆、湖南、浙江等地纷纷告急,“电荒”呈愈演愈烈之势。尽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发电企业一定心中窃喜,因为他们已经在此次博弈中赢得了主动权,调高上网电价无疑已是板上钉钉了。
此次电价调高,是多方博弈和妥协的结果,政府可谓用心良苦。首先是只调15个缺电省市的电价,覆盖面并不算很大,减少了通胀压力;其次是只调工商农业销售电价,不调民用电售价,这就有效避免了网民和媒体的口诛笔伐;第三是电网公司虽然承受了一定损失,但毕竟销售电价有所调整,不会感到太委屈。如此一来,各方都在博弈中有所斩获,得好处最多的当然是发电企业。
然而,调整电价是个永远也画不好的圆。从目前情况看,调价并没有明显抑制“电荒”的发生。事实上,调高电价并没有完事大吉,因为煤炭价格的高低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限制煤炭跟风涨价,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很难管住市场煤。海运煤炭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环渤海动力煤指数已连续11周上涨。
如果电煤价格再度上涨,新的博弈又将来临,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政府将再次调高电价?如果再调价,岂不是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由此看来,单靠行政定价,很难根除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
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供需平衡。因此,从消化供求矛盾入手来解决“电荒”,才是治本之策。一方面,应想方设法保障供给。当前,煤炭需求极其旺盛,如果再投资建火电厂,势必会拉高煤价,因此有关部门应统筹规划,既要尽量控制煤炭需求不断扩大,又要增加发电量,这意味着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企业,同时政府应拿出必要的资金和政策对新能源企业给予补偿,以免其上网电价过高而加重通胀压力和民生负担。
另一方面,应尽量降低用电需求,地方政府必须减少发展工业经济、尤其是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以壮士断腕之勇气,把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的企业淘汰出局。但说时容易做时难,地方政府为了一时的政绩和财政收入,很难抑制自己的短期行为。这又涉及中央如何监管地方政府、如何科学考核地方政府的问题。
中国的许多问题,都是一环套一环,想解开所有的环,需要智慧和胆量。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处理电价问题,让“煤电之争”的闹剧尽早谢幕。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