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节生产闯市场

2011年06月08日 08:15 来源:经济日报

  5月30日,众多客商会聚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三湾村,各大超市、企业、居民社区直采车辆依次驶来,黄瓜、西红柿、豆角、西葫芦等新鲜蔬菜源源不断地从地头运往周边各大小城市。“这阵子蔬菜价钱好,也不愁卖!”三湾村蔬菜专业生产合作社理事长李庭堂和菜农们高兴地说。

  三湾村是周至县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核心生产区,全村蔬菜种植面积3800亩,引领示范着该县8万多亩蔬菜种植。对于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卖菜难”,李庭堂认为,限于局部地区、部分品种。

  去年冬天,三湾村种植菠菜1600亩,价格跌至每斤0.2元,大片的菠菜只能眼看着烂在地里。今年3月,三湾村近2000亩芹菜集中上市,每斤0.1元左右仍少有客商问津。“很明显,卖难集中体现在叶菜种类上和城市远郊地区。原因首先是菜农们盲目跟风,种植面积猛增,致使供大于求,菜价暴跌;其次是受气候影响,原本错峰互补的南北方蔬菜同时上市,形成自产自销格局,尤其是叶类菜大量积压;再次是运输成本、人工成本上涨较快,致使客商不愿意到城市远郊地区采购,更难远销异地。”李庭堂分析说。

  原因找准了,新的发展思路也很快就有了。三湾村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社的科学指导下,依靠多年积累的作物经验,迅速转变生产方式,调节生产种类,在提高生产效益、规避市场风险上下功夫。

  菜农路振武家里有4亩菜地。去年入冬时,想着菠菜行情一直不错,4亩地就全种上了,结果赔了4000多元钱。地腾出来后,路师傅正考虑接下来种啥时,合作社理事长李庭堂和县农业局干部找上门对他说,何不趁着菜地倒茬的功夫,4亩菜地分开来种,拿出2亩地建两间设施大棚生产精细菜,设施大棚虽说前期投入大,可是政府还能给补贴一部分,剩下的2亩地多品种生产传统大路菜。这样一来,设施大棚和露地倒茬套种、轮番种,边收边种、变种边收,既节省了资金成本,又能丰富品种,保证市场的持续供应,包赚不赔。路师傅觉得李庭堂出的这个主意有道理,就干了起来。

  既有政府资金扶持,又有合作社专业指导,到今年初,和路师傅一样,村里好多菜农不再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集中上市,新建起了60多座设施大棚丰富品种,调节生产周期。在3、4月份大面积的芹菜滞销后,又有一部分菜农转变思路,新建起了40多座设施大棚。

  凭借着绿色蔬菜的多种类、好品质,再加上有了持续供应的保障,三湾村新迎来了多路客商。5月初,长庆油田职工后勤保障部与三湾村再次签下了直供合同,日供品种超过30多个,日供应量达到6000余斤,西安欣桥、南二环批发市场等与村里确立了长期供应关系,合作社又在西安部分居民区设立了直销店。

  “政府做好配套基础设施服务,合作社提供科技、信息,统一组织向外打品牌,农户适时灵活调节生产,看来,不断调节小生产也能应对大市场。”李庭堂如是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