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9日 05:50 来源:时代周报
☉ 报道篇
“每天都在给儿子喂毒”
塑化剂潜伏台湾三十年
来源:6月3日《南方周末》
作者:孟登科 袁端端
塑化剂是致癌物质,并被普遍认为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多家台湾知名食品饮料及制药企业被检出产品加入塑化剂。截止到5月30日,受台湾“塑化剂”风波牵连的厂商已达206家,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522项。台湾食品界龙头“统一”、悦氏运动饮料、知名药企“宏星制药”在内的多个名牌企业都未能幸免于难。
昱伸香料公司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它的沦陷随即引发台湾食品业的地震。随着对昱伸公司上下游销售网络的监控和排查,涉案的企业和产品数量正与日俱增。涉案产品涵盖了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果浆果酱类、胶锭粉状5大类食品,此外还包括保健品和制药企业在内的其他行业,甚至这把火还烧到了宝宝吃磨粉药用的调味糖浆。
短短一个星期,台湾30年来苦心经营的食品安全的口碑就被彻底摧毁。台湾食品一度成了安全放心的代名词,高规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完备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让台湾自豪,也令世界瞩目。2008年大陆发生三聚氰胺事件时,“安全食品台湾造”的广告语曾令海峡此岸的大陆人民无比艳羡。
目前,台湾市面上的化学物质有10万种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湾“环保署”列为毒性化学物质的只有271种,其中只有78种属于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DEHP就属于第四类毒性物质,其管理采用“事后报备”,这意味着厂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说明的,“潜台词是相信厂商不会随便使用”,而所谓的事后报备往往就成了不报备。
点评:台湾塑化剂的曝光是大陆食品安全风波的延续,两岸食品监测部门不经意间犯了同一个错误—认为靠“道德血液”便可以约束商家的逐利行为,孰不知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就说过,“当利润达到200%,资本家就敢冒上断头台的危险。”难道不是吗?
☉ 评论篇
民声不能止于倾听,还要服从
来源:6月3日凤凰网评论
作者:熊培云
《人民日报》最近接连发文,希望当权者能够倾听“沉没的声音”。作为中国最高一级党报的《人民日报》,其所释放的信息具有进步意义。然而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实在没什么好激动的。因为这些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朋友都在重申这个简单的道理。而当我们回望历史,辛亥革命忽忽百年,至今我们仍然在努力说服某些当权者需要倾听“沉没的声音”,仍在努力争取“舆论权”,这样的进步,实在难以让人恭维。
任何崇尚理性与文明的社会同样都会坚持这样一种价值判断,即民众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声音,而当权者有义务倾听民众的声音。然而,必须看到的是,仅仅是有义务倾听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在人们争论或者倡言当权者需要倾听“沉没的声音”的时候,我更想强调的是,作为民意执行机关的政府,不仅要倾听反映民意的声音,在关键时候更需要服从。
几年前,我便一直反复强调,今日中国缺的不是民意,即这里的“声音”,而是缺民意的执行力;中国少的不是民声当被倾听,而是民声当被服从。有人说,当国民的声音被沉没,我们将会面临灾祸,而我要说的,国民的声音被沉没,本身就是灾祸。而我对这个国家之所以抱有热忱的希望,就在于即使民声不被倾听,不被服从,民声也没有沉没。我们的声音从来没有沉没。
点评:民众的声音需要被倾听,但倾听过后若没有实质举措,则与失声无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尊重民意,方无舟水之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