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孙韶华:减顺差非一朝一夕之功

2011年06月13日 00: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孙韶华

  上周五公布的5月进出口数据释放出两点重要信息:一是出口增速出现放缓,相比4月份将近30%的同比增速下降了10个百分点。二是中国外贸进一步回归顺差,5月顺差延续了4月百亿美元的规模,持稳略升。

  如何解读这两点重要信息?一方面,出口增速放缓,说明外部需求复苏过程中依然存在疲弱的格局;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经济紧缩政策效应显现,电荒以及资金紧张等因素也在影响出口。

  中国出口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从外部环境来看,欧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通胀压力继续增加,经济复苏近期减速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同时外部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从内部环境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货币紧缩、电荒等一系列压力也在进一步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前不久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等几大出口省份的调研显示,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倒闭。

  不过,就目前来看,出口依然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出现严重减速的可能性不大。从5月的数据来看,虽然同比增速从29%回落到19%,但绝对数值依然持稳在1500亿美元以上。今年前五个月的出口累计已经超过70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5%。

  值得关注的是贸易顺差回归的情况。5月当月,贸易顺差延续了4月百亿美元顺差的规模,并略增至130.5亿美元。再回顾一下今年的贸易结余情况,1至3月刚经历了6年来首个季度贸易逆差,但4月的外贸数据又回到了高额顺差的状态,当月顺差114.3亿美元。

  不仅如此,未来出口的延续增长还将进一步巩固顺差的态势。近期O E C D综合领先指标已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显示外部经济的需求短期内平稳回升的可能性大。随着下半年出口状况的不断好转,预计未来出口的规模和增速将有所提高,下半年中国再次出现单月逆差的可能性极低。

  “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是今年中国外贸政策的大方向。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外贸顺差很有可能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持续收窄,但是低于千亿美元的顺差可能性不大。5月的顺差也再次提醒我们,中国庞大体量的出口具有难以逆转的巨大“惯性”,贸易平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究其根源,贸易顺差是一个历史产物,我国目前在国际分工中依然保持着并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这就使得我国加工贸易为主的格局仍将持续,而加工贸易这种方式就必然会带来顺差。除了被我国现时的国际分工地位所决定以外,贸易顺差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国内消费不足、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要素价格失真等问题相互作用和依存。正如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所说,减顺差不是出口限制一点、进口增加一点这么简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而必须与其它方面的调整和改革相携而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