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4日 02:1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黑龙江绥化
昨日 (6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黑龙江粮食主产区兰西县调查发现,该县14个国有粮库已基本处于无粮状态。其中9个粮库已现空仓。
据了解,除了黑龙江,同样的情况还在吉林等粮食主产区出现。当地粮库人士对记者表示,受多元收购主体抬价影响,直属库收粮补库受阻,部分直属库出现“零库存”。
研究人士指出,相关粮食调控政策对于补库存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国有地方粮库库存持续偏少,或将影响我国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
主力粮库两年未收粮
兰西县政府公开数据显示,该县目前耕地面积为216万亩。作为全国产粮百强县的兰西县,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可达到13.35亿公斤,主产玉米预计可达8亿公斤。同时,因位于哈尔滨“百公里经济圈”内,也使其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即使粮食产量将再创新高,但该县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却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资金问题趋紧,该县欠农发行贷款已达1.7亿,目前该县14个国有粮库已基本没有粮食储备,今年也尚无收粮的计划,其中,9个粮库出现零库存。
昨日上午,记者在兰西县东方红粮库看到,占地15公顷的院落里,除4名负责保卫的职工,看不见任何粮食的影子。同时,粮库西侧的水泥地上,大量运粮器械和烘干设备已经生锈。
该粮库保卫股负责人张景和告诉记者,曾经作为兰西县四大主力粮库的东方红粮库已经两年没有收粮,目前该粮库8万吨的存储能力已被完全闲置。同时,据介绍,位于黑龙江省南部粮食主产区的民主粮库仓容在2万吨左右,加上露天的圆筒仓等储存方式,一共可储存5万吨粮食,但现已基本空仓。
另据黑龙江省鸡西市一家存储能力在20万吨左右的粮库负责人介绍,去年国家虽然下达了临储粮收购政策,但由于临储粮的收购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无法和市场进行有效对接,“所以粮库没有收购临储粮,仅仅为其他企业代收了1.2万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除黑龙江部分国有粮库处于“零库存”外,在同为产粮大省的吉林,有的直属库同样几乎是“零库存”。
据吉林省四平市的一家直属库负责人介绍,该粮库2008~2009年收购临储粮160多万吨;但是到2010年10月份,经过跨省移库、竞拍等手段,这个直属库变成了“零库存”。
该负责人解释说,“在今年1月份开仓收粮的时候,就遇到收购难的问题,尽管经过几个月的补库工作,目前仍然是低库存。”
国有库存受阻“抢粮战”
2008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黑龙江省部分国有地方粮库收购大量临储粮,但2009年临储粮开始被陆续调出。2010年该省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量突破1000亿斤。
本该在这个时候补库,但由于临储粮政策无法和市场对接,很多国有地方粮库都没有收购临储粮,无法进行有效补库,使得库存持续减少。
对此,东方红粮库副主任崔振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几年临储粮的收购价要比市场价偏低至少5分钱/斤。没有临储粮可收,又缺乏银行贷款,补库谈何容易。
“收粮多元主体的介入,虽然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但这些粮食多被加工企业收购,粮食深加工量逐渐增多,真正用于人们食用的粮食总量并不一定增多。”崔补充道。
记者获悉,目前,包括东金集团、神农集团、绥化农垦局等在内的粮食收购企业,已在兰西境内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投资规模已经过亿。
吉林省粮食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笑然认为,2010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出现供给偏紧、价格上涨的趋势,价格上涨突出表现在玉米、粳稻上,主要原因是消费增长比较快。“消费增长快于粮食产量增长数量,因此导致部分品种出现供给趋紧,而且还挖(空)了库存。”刘笑然说。
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自去年以来,国家连续十几次出台相关粮食调控政策,其中包括:取消深加工企业的出口退税、临时取消增值税抵扣、约谈企业要求不涨价、限制深加工企业收购等。
刘笑然认为:“这些措施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部分仓储企业的补库能达到40%就不错了。”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表示,黑龙江、吉林两省是全国主要商品粮产区,由于连续两年缺乏资金收粮,部分国有地方粮库已经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长此以往,将影响粮库的收储能力,进而影响到我国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