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遭遇塑化剂食品 消费者该如何索赔

2011年06月15日 01:2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塑化剂(Plasticizers)或称增塑剂、可塑剂、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增加材料柔软性的添加剂,在工业和建筑业被广泛使用。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却将之用于食品。在台湾沸沸扬扬的食品塑化剂事件尚未平息之际,国家药监局也已于6月12日发出通知,在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了塑化剂。随着检测的深入,被检测出含塑化剂的食品自然将不止这些。

  由于塑化剂不属食品添加剂,食用含有塑化剂的食品,会引起男性内分泌紊乱,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生殖能力下降,促使女性性早熟等。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尚在母亲体内的男性婴儿通过孕妇血液摄入塑化剂中的D E H P,产生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孕妇血液中的D E H P浓度越高,产下的男婴有越高的风险,出现阴茎变细、肛门与生殖器距离变短、睾丸不全等症状。

  那么,购买了含塑化剂食品的消费者该怎样获得赔偿?

  消费者索赔的对象

  1、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含塑化剂食品造成人身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2、原生产、销售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3、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含塑化剂食品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其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实际持有人要求赔偿。

  4、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了含塑化剂食品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

  5、消费者对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含塑化剂食品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并请求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告发布者予以惩处。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消费者索赔的途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遭遇塑化剂食品,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即找经营者陈述自己购买含塑化剂食品的经过,并依法提出索赔要求,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2、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投诉应写明投诉人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被投诉单位名称、地址,受损害事实,所购商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交涉经过等,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3、 向 有 关 行 政 执 法 部 门(如 工商、技术监督、卫生、商检)申诉。即通过直接向经营者的行政主管部门或所在地行政执法部门出示证据,陈述受害经过,提出索赔要求。由有关部门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做出赔偿等决定。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起诉。消费者对以下四种情况,可向人民法院起诉:(1)与经营者协商不成;(2)对消费者协会调解或行政部门已做出的赔偿决定不满意;(3)经营者拒不执行已做出的调解和赔偿决定;(4)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后,经调解不成的。

  消费者索赔的范围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消费者索赔的范围包括:

  1、消费者因就医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2、消费者因致残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如残疾赔偿金、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3、消费者死亡的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消费者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及其它合理费用。

  4、消费者或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的抚慰金,即精神损失费。

  5、如果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明知其生产或销售的食品含有塑化剂,消费者除要求上述赔偿损失外,还可以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之规定,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消费者索赔应注意的事项

  消费者维权时,应当提交以下相关的证据:

  1、食品的包装袋、剩余食品、购买食品的发票等。

  2、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病历和诊断证明等。

  3、医疗机构出具的接受治疗的误工时间证明。消费者因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4、消费者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交通费。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5、户籍情况证明。用于证明消费者应按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标准计算工资、残疾赔偿金等。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