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6日 10:28 来源:上海商报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1万亿元 网购比重占一成
商报记者 叶尧
商报记者从昨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市政府近日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现代服务业发达,万商云集,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与中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
2015年目标——
“贸易中心”核心框架形成
在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委主任沙海林说,到2015年,上海将基本拥有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商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8.7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万亿元,年均增长达15%。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500亿元,网络购物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0%。
贸易总量规模方面,届时上海地方进出口总额将达5400亿美元,年均增长8%左右;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13770亿美元,年均增长10%;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总量规模45亿美元,年均增长30%。
服务竞争力方面,专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将超15%。取得国际认证的注册会计师、律师、咨询机构及人员大幅增长。初步形成十大服务全国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体系。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0个。在虹桥商务区建成国家级大型会展场馆。
贸易便利化方面,上海将基本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推进“一次录入、同时申报”。所有与对外贸易有关的部门政务信息实现公开、透明。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全过程贸易便利化。
具体举措——
打造十大平台构建市场体系
在谈到“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主要举措时,沙海林表示,将以推进服务全国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显著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
上海将通过打造十大平台,构建具有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体系。
■建设国家级会展设施平台,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
■建设国际贸易和海外营销促进平台,构建全球贸易网络枢纽节点;
■建设中国技术进出口交易平台,加快服务贸易发展;
■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增强市场体系价格发现功能;
■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平台,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
■建设近悦远来的购物和消费平台,推动上海“购物天堂”建设;
■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平台,提高贸易体市场竞争力;
■建设财经信息国际信息港平台,促进财经信息服务业发展;
■建设国际贸易机构集聚平台,形成贸易中心枢纽功能。
在谈及发展电子商务时,沙海林强调,上海电子商务发展深具潜力,具有交易量大、业态新、增速快等特点,市政府正在努力争取商务部将一些试点工作拿到上海来做,争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发展思路——
是“四个中心”建设重要内容
沙海林说,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上海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上海实现调结构、促转型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上海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有利于上海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更好地服务、促进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结构,顺利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协调推进,使上海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有利于促进贸易平衡,缓解贸易摩擦,进一步优化贸易环境,帮助企业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实现良性发展。
沙海林说,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两个提高、两个加快”:提高市场开放程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市场准入程序,吸引中外贸易主体集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要素通畅流动,提高贸易效率;加快建设以要素市场和消费服务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加快营造国际一流的商贸发展环境,使上海成为交易机会多、综合成本低、市场秩序好、消费者近悦远来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总体格局——
货物与服务贸易同步发展
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现代服务业发达,万商云集,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与中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
上海计划基本形成“四个中心”互为支撑,内贸与外贸互相融合,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包括技术贸易)同步发展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开放度与贸易便利化程度高,资金流、商品流、订单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等贸易要素流动顺畅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存,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通,要素市场与消费品市场并举,贸易要素集聚、贸易主体活跃、知识产权保护有力、诚信体系健全、贸易标准化程度高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口岸货物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与定价中心、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国际会展与跨国采购中心、国内市场流通中心、国际购物中心的功能框架;基本形成贸易设施完备、信息化程度高、服务体系发达、法制环境完善、政府廉洁高效、社会治安良好、人居环境舒适的商贸环境。
沙海林指出,上海要发挥贸易流通对产业结构提升的带动作用,构建具有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体系,集聚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主体,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空间载体,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流通新业态,建设“购物天堂”,实施品牌建设、贸易标准化和商务诚信战略,营造国际一流的商贸环境。
推进任务——
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度
《意见》还明确了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十大任务,包括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程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发挥贸易流通对产业结构提升的带动作用;构建具有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体系;集聚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主体;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空间载体;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流通新业态;建设“购物天堂”;实施品牌建设、贸易标准化和商务诚信战略;营造国际一流的商务环境等。
在提高市场开放程度方面,上海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深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服务企业。形成内外贸一体化商务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商协会在行业自律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成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试验区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先行区域、拓展和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示范区域,建设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
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要深化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功能,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全过程贸易便利化。提高商务语言沟通便利化,以多种语种发布政府商务文件。提高商贸公共服务便利化,增加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健全包括内贸、外资、外贸、外经,并涵盖物流、融资、供应链管理、技术检测等多方面的商贸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搭建面向全国的贸易投资和促进服务平台。
市商务委副主任菅和平表示,贸易便利化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贸易便利化的联席会议制度。此外,还将积极研究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这些举措首先会在特殊监管区,譬如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中积极推进和试点。此外,离岸贸易便利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国际贸易结算试点,现在已在8家企业进行离岸贸易结算试点。
相关链接
上海尚未提出离境退税政策方案
上海是否会在离境退税政策上有所突破?在昨天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委主任沙海林表示,上海对离境退税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但是尚未正式提出方案。
今年初,离境退税政策正式在海南实施,这是中国境内首个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试点。此后,上海将继海南岛之后推出购物退税离境试点的相关传言不断。对此,沙海林明确表示,上海讨论过离境退税政策可行性,“也想去争取,但是我们迄今没有正式提出。”
当有记者问及“这种研究论证可能的方案是怎样的?是否可能会在浦东试点,或者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沙海林表示,目前没有方案。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