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惨遭动脉梗阻

2011年06月17日 22:1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大江大河大水库治理一直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成了今年的新贵,处于中间连接部分的干渠支渠则鲜有人过问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一号文件下发已过半年,中央财政下拨了巨额资金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但它仍然没能经受得起长江中下游的旱涝急转的考验。在日益极端的天气条件下,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显得尤为脆弱。

  湖南省和湖北省的多个地方水利局负责人坦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在于“重两头、轻中间”。大江大河、大水库一直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小农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则成了今年的新贵;处于中间连接部分的干渠支渠则鲜有人过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惨遭动脉梗塞。

  大江大河 “宠儿”地位难撼动

  长久以来,大江大河和大水库的治理和控制型项目一直都是我国水利设施建设的“宠儿”。一号文件虽然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但没有明确规定,要把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灌溉农田上,大型项目的“宠儿”地位并未丧失。

  以惠亭水库为例,这座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的水库一直就是中央财政的宠儿。惠亭水库管理处处长杨先国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惠亭水库属于大II型水库,是国家支持项目,改造和维护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支撑。

  2004年,惠亭水库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资金共4669.94万元,全部来自于中央财政和湖北省政府的配套资金。此外,中央财政每年还会下拨上千万维护资金,用于水库的日常维护和渠道清淤。

  “去年中央下拨了1500万元的资金,今年肯定会超过这个数字。今年上半年下拨资金就已经达到1600万元,全年可能会超过2000万。”杨先国表示,这些钱大部分会用于改造水库干渠,102公里的干渠只改造了40公里,把干渠全部改造完毕,大约还需要资金近2亿元。

  在巨额资金的支撑下,惠亭水库已经基本排出了险情,水位高过县城海拔20米的水库看起来异常坚固。类似于1997年的渗漏事故离它越来越远了。在此基础上,惠亭水库更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搞旅游项目,宛然成为了湖北中部地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旅游明珠。

  而湖北京山县全县用于清理渠道的资金也仅仅是1600万元。“这还是因为我们是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国家特拨的资金。全湖北省仅有37个县有此‘殊荣’,其他的县市还没有这笔拨款。”京山县水利局长童启林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看来,中央财政重视大项目并不奇怪。“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政府主要从城市和工业获取利益角度出发,把水利投入的重点放在利益相关的城市防洪与大江大河工程上,以及有经济收益的水库上。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大、见效慢,很难入他们的法眼。”他说。

  小农水成水利新贵

  大型水库成为中央财政的宠儿,小农水则成了各部委眼中的宝。

  2009年底,湖北省应城市汤池镇蔡灵村进入了小农水建设的黄金时期。这一年,蔡灵村正好赶上国土资源局的土地平整项目。按照规定,只要蔡灵村进行土地平整,所增加的耕地将由国土部门负责兴修农田水利设施。

  “我们通过平整土地,新增加耕地300余亩。国土资源局为我们兴修了7000多米的毛渠。小型水利基站也将由原来的两个变成了6个。由于电力等原因,新增加的4个基站还没有投入使用。”蔡灵村村支部书记王卫军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目前,宽约20厘米的水泥渠几乎可以把灌溉水输送到任意一块耕地。几个基站则可以把汉北河的河水一层层地输送到毛渠中。

  加入到兴修小农水行列的不仅仅是国土部门。在国家划定了小农水重点县之后,多个部门都参与了小农水建设。“农业部门的高产粮食建设计划,发改委的增产千亿斤粮食计划,财政部门的水利资金整合计划,以及水利部门的水利设施建设计划都涉及了小农水的建设。”

  除了各部门的行动外,中央财政还会把大约10%的资金投入到小农水建设中。“投入到新化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中央财政和湖南省配套资金一共有8000多万,其中小农水部分有800多万。”新化县水利局副局长袁顶华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小农水建设从无人问津一下子成为了水利建设的新贵。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上述各部门的专项行动也没有涉及渠道清淤和改造。“这些部门宁愿在乡村挖塘、堰盖泵站也不去清理和改造渠道。”童启林说。他表示,使用现有渠道的话,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0%左右,大部分的水都因渗漏而在半路遗失。

  水利建设动脉“淤塞”

  心脏更加强劲,毛细血管更加健全,但这并不能让心脏里的血液更快更好地输送到各个器官。因为,动脉被淤塞了。

  原因很简单,清理和改造渠道是一个费钱又费力的活计。“今年,为了灌溉农田村里清理300米渠道,花费就高达2万元。”王卫军表示。

  童启林也表示,如果由水利局来做的话,每硬化1公里渠道需要1300多元。仅孙桥镇一个镇就需要改造渠道800公里,需要资金1亿多元。

  如此巨大的数字,远不是单靠县级财政和群众的投工投劳所能解决的。中央财政则是指望不上。“国家投入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水库加固、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和水土保持5个方面。而对于渠道清理和改造鲜有涉及,尤其是支渠方面。这些资金还都属于专项资金,必须专项专用。想打一些擦边球也很困难。”湖南省新化县水利局局长邹小雄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在这种情况下,渠道改造进行的异常缓慢。“整个十一五期间,新化县仅改造干渠800公里,还有3000多公里尚未疏通。支渠方面则还没开始。”邹小雄焦急地说。

  面对这样的尴尬,童启林建议,各个部门积极加入小农水建设是非常好的,但要把体制理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实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局面。在建设中,国家或者水利部门要按照流域和水系进行统一规划。各个部门在参与水利设施建设时,应事先与水利部门沟通,按照规划分环节进行投入建设。

  同时,国家应该建立长效投资机制。“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资金上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上的投入,仅凭上级项目资金和县级财政的配套和投入,还远远不够,亟须建立一套由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的长效投入机制,确保每年都有一定数额的工程建设和管理经费的固定投入。”邹小雄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