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提供更多优质多样的科普产品

2011年06月18日 07:33 来源:经济日报

  科普资源正变得触手可及,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正在“消费”科普。“科普不是公益的吗?也需要花钱消费?”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但其实很容易理解,既然我们花钱读书、花钱看电影,那么花钱学科学也在情理之中。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科普产品理应是商品。”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这样说。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社会还没有提供足够多的科普商品可供消费。

  只需几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好的科普产品,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多大。《走近科学》是中央电视台1998年开播的第一个大型科普栏目,多年来一直是央视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节目;霍金撰写的《时间简史》,全球发行数千万册,激发了无数人探索宇宙的兴趣;《十万个为什么》是畅销多年的一套科普丛书,几乎成为少儿必读书;魔方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游戏玩具,一度风靡千家万户;立体拼图、软陶文具等益智科普玩具受到越来越多孩子的喜欢……

  在这些以看得见的商品形式出现的影像制品、图书、玩具等科普产品的背后,还有庞大的科普服务业,包括科普画廊、科普基地、科技馆等,及其相关的代理、广告、会展等服务。此外,还有科普旅游、科普动漫等不断涌现的新业态。

  今年端午小长假,中国科技馆接待了近4万名参观者,再次显示出人们对科普的浓厚兴趣。未来对科普资源的需求是越来越高,这从新一轮科技馆建设的升温中可见一斑,未来5年,我国已经规划在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城市至少建有一座科技馆。据预测,到2020年,国家将陆续投入400亿元用于建设科技馆,青少年、农民工等群体在科普音像制品领域的消费分别可达200亿元,科普玩具市场的销售总额预计达到548亿元。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存在布局散、增长慢、规模小,以及创新不够等不足,有大量产品“缺项”和服务“缺口”。以科技馆发展为例,目前与科技馆配套、能提供科普产品的企业寥寥可数,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

  如何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多样的科普产品是关键。

  对科普界来讲,观念的转变最重要。今天的科普,强调的是互动、参与、体验。许多大城市的科技馆已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如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孩子们可以化身宇航员“参与”空间站对接。一些科技馆甚至有了新的身份,集休闲与旅游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对科学家来说,该抓住与科普专业人士牵手,将其科技前沿探索成果推向科普市场的时机。这方面,发达国家有许多成功经验,我国科研机构也已开始探索。今年的科技周期间,一些科研院所拿出根据最新成果研制的科普产品,敞开大门迎接公众,取得了良好效果。

  企业在科普事业中大有可为。这需要战略眼光和创新意识,需要使产品从设计到营销都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以提供现代人喜闻乐见的产品和服务,尤其需要勇于在前景广阔的新媒体科普等领域一展身手。

  发展科普事业,政府的导向和扶持也十分必要。这方面,安徽省创造了很好的经验。2004年至今,安徽已成功举办4届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吸引了13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芜湖还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科普产品研究中心,并建设了专业的科普产业园,初步形成了研发、生产、展示、交易一条龙的科普资源集散中心,为科普事业发展打造了坚实平台。

  展望未来,只要大家携手努力,凝聚全社会创新力量,就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