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0日 05:24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胡萍 陈子牧 沈杭
一如入夏的气温,浙江温州——这个民营经济占主体的城市近段时期以来热度持续蹿高:不足一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工信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前来密集调研;与此同时,各大媒体也闻风而动争相展开报道。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尽管倒闭潮的说法被证实言过其实,但中小企业成长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如融资难、贷款成本高以及民间借贷风险大等问题却不容忽视。
疑问:资金到底缺不缺?
缺不缺钱?恐怕只有企业自己知道。
带着上述问题,记者来到位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楠溪江路的一家服装公司。“企业要发展自然少不了资金。”这位从商20余年、目前正经营自有服装品牌的林先生脱口而出。看似颇有外交辞令的话或道出了老板的心声:记者看到林先生公司总部一楼的展厅正在装修;林先生公司每举办一场新产品订货发布会通常需要60万元左右,目前距该公司秋装发布会不足半个月。可喜的是,本周内林先生已接到三家商业银行的电话,都主动提出能够为企业提供贷款。
厉自强是温州市奥立达电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今年年初,在一些小企业无法获得贷款的时候,他却通过报纸上得到的一条信息,从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获得了1200万元的“长期中小企业贷款”用于厂房建设。
两则事例与当下盛传的“钱荒”似乎有些出入。那么,上述企业是否只是个案?温州中小企业是否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局?
“当前社会整体资金面有所趋紧,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承受能力有所不同。”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温州市中支)行长吴国联对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状况的总体判断。他表示,在稳健货币政策更趋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的指引下,一季度全市金融运行总体稳健,截至4月末,全市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
记者获得的一份温州市金融办的材料也对中小企业资金状况较为乐观。该材料称,温州市级金融机构共23家,为全国最全城市之一,中小企业80%贷款都是抵押,风险较小,再加上温州企业原始积累多、承受力较强,所以总体上看温州企业并不缺资金。
而在中国银监会温州监管局主监管员周青冥看来,“一些企业资金紧张,甚至出现关停正是宏观调控所要的结果”,因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部分企业被淘汰是正常的,尤其是一些过度扩张、重复生产、过度投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的企业。
人行温州市中支副行长周松山进一步分析认为,此前“关停倒闭”的个别企业主要是由于经营不善、企业主行为不端所致,不是融资不到位引起的资金断裂,更不是货币政策影响的结果。比如,有的中小企业把正常生产资金投入股市、楼市,一旦资金被套牢,再想开启生产却没有资金了。
周松山说:“银行信贷规模逐步收紧,增加了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但贷款结构调整加快,中小企业作为最具经济活力的主体在金融支持方面得到了重点倾斜。”以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为例,截至2011年5末,中行温州市分行“中银通达”新模式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50.84亿元,比年初增长15.7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4.53%,增幅均远远超过全部公司贷款的增幅。
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从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统计分析看,1-5月全省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3283.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977.46亿元。在银根收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继续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5月末,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5392.2亿元,比年初新增1540.83亿元,同比增长18.32%,增幅高于全部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3.44个百分点,新增额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比重达到79.74%,其中小企业贷款新增873.97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45.22%,同比提高3.46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浙江省金融运行呈现出“总量适度回落、结构有所优化”的特点,信贷增长逐步向常态回归,中小企业仍是信贷支持的重中之重,总体符合稳健货币政策的内在要求。从浙江省工商局提供的数据看,今年1-5月全省新设企业58426家,同比增长14.2%,上年同期增长为35.3%;注销企业10505家,同比增长0.56%,上年同期增长为6.8%,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
探因:融资难题需理性对待
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增加,但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记者从温州市经贸委的资料获悉,在受调查企业中,企业贷款满足率仅57.4%。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行业的贷款需求较易满足,而对部分传统行业、高耗能行业的企业贷款审查则较为严格,如金属冶炼业贷款满足率仅44.6%。
吴国联分析说:“宏观地看,货币资金需求并不像一般物品需求一样存在比较确定的限度;从微观层面看,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由于自身财务制度不规范,抵押物不足,且受大企业对信贷资源的‘挤出效应’影响。此外还有融资成本趋于上升、银行信贷供给机制的缺陷等原因。”
对于普遍认为的银行惜贷、“傍大款”所致的融资难,银行业人士也有话可说。“防范风险是银行发展的关键,在汇率、利率、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等不利累积效应持续影响下,目前部分企业成本上涨、盈利空间大幅挤压,效益下滑,经营风险在加大。”一位商业银行的人士说。
尽管如此,在人行温州市中支日前举行的内部座谈会上,参会的商业银行代表均表示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如浦发银行温州分行表示,确定全年中小企业新增贷款27亿元;建行温州分行推出“速贷通”“成长之路”和“网络联贷联保”等数十款信贷产品;中行温州市分行推出的“立业通———厂房购建贷款”既解决中小企业购建厂房的燃眉之急,又解决了后顾之忧。中行温州市分行中小企业业务中心总经理张小和告诉记者,截至2011年5月末,中行温州市分行已相继为25家企业发放了3.39亿元的中长期厂房购建贷款。事实上,当地商业银行也不断进行信贷管理和业务创新,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
作为需求方——企业如何看待融资难?林先生的切身感受是“能贷的怎么都贷得到,贷不到的还是贷不到”。对此,周青冥认为,客观地讲,资金“荒”只是表象,“企业无法把握预期的确定性、难以适应紧缩的宏观调控才是企业面临最大的困难”。因此,企业只有适应宏观调控的“松”与“紧”,才是自我生存之道。
如何看待和化解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周青冥认为,在当前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中小企业感受到生存的压力是常态。但考虑压力承受的限度,更加明确的宏观调控预期和货币政策适时适度的微调是增强中小企业信心、有效缓解其生存压力的重要条件。
张小和说:“对于那些信用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优质中小企业,我们会采取主动营销的模式,另外人民银行及经贸委等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也为我们发展客户提供了便利。”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银行和企业间需求的对接,人行温州市中支强力推行信贷政策综合导评工作,制定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推动银行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环境。
在温州,中小企业作为最具经济活力的主体,金融支持方面实际上是得到重点倾斜的。据周松山介绍,在铺就了便捷的融资渠道后,4月末,温州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545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的44.8%,同比增长15.8%,比年初新增111.5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37.2%。
关注:民间融资如何效益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温州银行业加大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力度,但由于市场定位与信贷资源有限等因素,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目前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的现状,温州有相当一部分个私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信度低、缺少有效抵(质)押资产,难以从银行业机构获得满足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贷款,特别是初创型企业,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融资。这已成为当地非常普遍的现象。
然而,由于民间借贷市场和银行信贷领域存在一定联系,民间融资的总量却“无法测算”。周青冥表示,资金是流动的,民间借贷不排除部分资金间接来源于银行信贷。但民间资金富余、资金需求旺盛是民间融资活跃的基本土壤。
周松山认为,民间融资以手续简便、时间快捷、灵活性强,不受用途、指标、项目的限制等特征迎合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他总结民间资本的特点是隐蔽、集聚快、关系网、追逐暴利,但是需警惕规模化、中介化以及热钱化倾向。
人行温州市中支调查表明,货币政策转向以来,社会流动性持续收缩,但社会融资需求依然旺盛,加之通胀压力未消,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收缩的可能,支撑着民间借贷利率高位难降。2011年5月份监测数据显示,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24.6%,较上月回升0.17个百分点,居近期次高水平,仅比3月份低0.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社会借贷利率为17.96%。在经历上个月小幅回调后,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又现高位回升。
对此,周青冥说,民间之所以炒作利率升高,除了资金需求旺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部分放贷主体放大宏观紧缩的预期,使资金以更高价码进入市场、获取暴利。因此必须加速民间借贷活动的立法进程,开正门,引导和发挥民间融资的补充作用;堵邪门,依法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非法办理金融业务等活动。”
“阳光化”被普遍认为是使民间资本发挥更大效益的重要手段。当地经贸委一位人士表示,能够将充裕的民间资本从“地下”转入“地上”将更好地帮助当地中小企业发展。如要求对同一个客户以及银行股东自己的贷款不能超过某一限度等,比民间私下借贷的风险反而要少得多。
发展:政策合力化解成长烦恼
采访中,多家企业更多的担忧表现在对于包括用工、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涨以及汇率变化。
厉自强说:“现在最缺技术型工人,老员工流动快,员工工资比上年同期上涨20%左右。”
综合而言,受原材料涨价、企业招工难、工资成本提高、用电紧张、人民币汇率变化以及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压力不断加大。业内人士表示,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倒逼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应当将企业找资金,转变为资金找企业。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协助,融资领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吴国联说,作为金融管理机构,除了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优化投融资环境外,还要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如引导民营企业退出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在部分行业有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更多地进入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领域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小企业面临的产业导向、人才、内部管理等问题亟待解决。此外,要从税收、收费等方面给中小企业减负优惠,以发挥政策合力的作用。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刘仁伍则认为,当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的经营困难,是经济转型背景下多种因素叠加产生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阵痛”。从历史经验看,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对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更为灵敏,表现为浙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幅度明显要大于全国。因此,在货币调控收紧时期,浙江中小企业困难往往相对突出一些。
刘仁伍指出,一方面,在通胀压力尚未缓解的背景下,仅仅依靠信贷结构的调整还难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需要通过优化整个社会融资结构来配合;另一方面,资金紧只是一种表象,其深层次原因仍在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缓慢、核心竞争力不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只有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合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功能,有效提升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体质量,才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长远之道。
作为中小企业大省,浙江省有关部门多年来一直为探索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努力。记者了解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结合浙江民间资本雄厚、经常无序流动的状况,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打造金融强省,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一个民间资金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对接的投融资体系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层面的金融支持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浙江民间雄厚资金的投资问题,也将在根本上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