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长江委主任否认三峡诱发旱灾与地震

2011年06月20日 14:15 来源:财新网

  蔡其华称部分地区大旱属降雨特枯年份自然现象,大坝对高空天气形势影响微乎其微。三峡库区与汶川地震构造带也不存在水力上的关系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今年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进入6月,由于南方降雨频繁,长江中下游又出现了洪涝灾害。旱涝急转,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三峡工程的争论。

  近日,就社会所关注的一些问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接受了央视《面对面》栏目的专访。对于社会热议的三峡工程诱发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严重干旱的问题,蔡其华予以否认。她说,“罕见少雨是造成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的根本原因。”

  她解释,今年以来,长江流域降水较历史同期均值偏少近四成,其中中下游偏少近五成,是50多年来最少的。在三峡水库加大下泄对中下游持续补水的情况下,中下游河段来水仍偏少二至五成,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3至5米。

  她补充说,从天气成因来看,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主因是从地面到约5500米之间高空天气形势的变化。三峡大坝坝高仅185米,相对于5500米来说是一个微量,不至于对长江上游高空天气形势产生影响。部分地区大旱属降雨特枯年份发生的自然现象,与三峡水库无关。”

  蔡其华同样否认汶川地震与三峡水库有关。她说,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龙门山地震带,属地下深层次板块碰撞的结果。三峡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的上扬子台褶带,区域构造条件截然不同;三峡库区有厚度大的隔水层环绕,不存在水库渗漏问题,与龙门山构造带不存在水力上的关系。

  水库泥沙淤积也是公众关注三峡的另一个焦点。蔡其华说,近年来,上游建库拦沙作用十分显著。近10年上游的来沙量,已由论证阶段的年均5.3亿吨,减少到2亿吨左右。而三峡库区的年均淤积量约1亿吨,仅为论证阶段预计值的三分之一。可以预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三峡水库的大部分防洪库容将得到保留,与上游干支流水库联合运用。三峡水库的调洪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另外,不少专家还对三峡水库到底能抵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给出了不同的说法。蔡其华说,三峡工程防洪能力从没改变过。

  误读的根源在于,一些人没有把三峡大坝自身的防洪能力与其对大坝下游保护区的保护作用区分开来。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即设计标准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并按照“防万年一遇的洪水,再加10%”进行校核。这是针对三峡工程本身安全的抵御洪水能力而言的。即当发生千年一遇的洪水时,大坝的各种运行指标都不受影响;当遭遇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大坝的主体结构不会受影响,不会产生溃坝,但其附属工程可能会受一些影响。

  “防百年一遇的洪水”是针对三峡水库对下游河段的保护作用而言的,反映的是三峡水库对其下游的防洪保障作用。通过三峡水库拦蓄洪水,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遇百年一遇洪水,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4.50米,不需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洪水,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每秒,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5.00米,从而保证荆江河段的安全。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18日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国务院领导表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生态、地质灾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三峡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财新实习记者 林韵诗)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