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构建服务平台 提升服务水平

2011年06月22日 08:18 来源:经济日报

  直到现在,2000年那次德国之行仍让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主任宁珑记忆犹新——

  “我们去西门子、奔驰访问,这些大公司所掌握的专利信息的数量和规模,甚至不亚于当时我们整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量,我国的企业与他们相比,差距又何止仅在量上?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负责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推动专利信息的传播利用”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新“三定”方案列为主要职责内容。国家知识产权局自动化部部长张东亮认为,之所以国家知识产权局要在专利信息利用上扮演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因为我国专利信息利用的进程是“自上而下”的。“西方国家的专利制度有上百年的历史,市场主体在专利制度下已经能够自觉自发地去运用专利制度来维护自身利益,是自下而上的,而我们引进专利制度才数十年,企业自发使用专利信息的动力和能力都不足,所以必须有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张东亮说。

  在西方发达国家,像西门子、奔驰、IBM这样的大公司有能力自己建设专利信息利用系统,广大中小企业可以将服务委托于发达的专利中介机构。而在我国,专利信息服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主的来自政府的公共、公益服务,另一类是来自中介机构的增值服务。因为中介机构力量还相对弱小,同时有待规范,因此政府服务任重道远。

  硬条件

  建立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4月26日,时值第十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其官网上正式启动了智能化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记者注意到,除了专利检索的基本功能,专利分析、服务信息、互动交流等板块成为该系统的亮点。比如专利分析中,又包括分析文献库、定制分析、快速分析、高级分析等分析工具,都是几种专利信息利用的主要、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服务信息栏目中,主要包括“专利统计快报”、“专利新视点”、“专利知识”、“政策法规”、“经典案例”、“申请指南”等内容,更新及时,内容丰富。

  张东亮告诉记者,该系统目前还处于“试用版”阶段,而且其只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布局的开始,后续还有连环动作。

  记者了解到,2009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概括起来就是“1-5-47”三级架构,即到“十二五”末,建成“1个国家专利数据中心、5个区域专利服务中心、47个专利信息服务网点”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专利数据中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建设,整合和利用各种专利数据资源,中国和82个国家、地区、组织的包括著录项目、摘要、权利要求、说明书在内的全文图形数据和部分国家的全文文本数据、同族文献信息、法律状态信息、审查状态信息、引用文献信息、以及法律信息、执法维权信息、中介服务信息、产权交易信息等与专利有关的信息资源都将被网罗到中心来。

  5个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从国家专利数据中心获得

  数据,经过加工后,提供满足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更加专业化的专利信息服务,向区域内的地方政府、企业及其他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高端专利信息服务。

  47个专利信息服务网点,作为最基层的服务机构,为企业及其他用户提供快捷、有效的专利信息服务。

  上海、广东、江苏、重庆、山东五省(市)的知识产权局承建5个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之所以选择这5个省市,因为它们是中国经济发展中5个重要的经济体,而且经济类型、产业特色各有不同,可以形成互补,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重要的是它们有强烈的需求,同时有财力去做这件事儿。当然,五个区域中心起到辐射作用,不局限于地域辐射,还包括产业辐射。比如广东区域中心的LED专利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很完备,那么成都的LED企业也可以到广东去寻求服务。”张东亮说。

  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被寄予厚望,但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让政府投入能看到实效,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并且让这种投入和产出可持续,达到良性循环,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样的运作机制,“我们之所以将区域中心的试点放在广东,就是因为看中广东有可能会更实际、灵活地考虑这些问题。”张东亮说。

  软支持

  优化配置资源 加快人才培养

  “现在是到了我们服务转型升级的时候了,很紧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部部长曾志华说。

  1980年,中国专利局成立伊始,便设立了专利文献部,第二年原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专利馆也并入专利文献部。一开始,文献部主要提供馆室服务,以及到各地做文献利用的培训班;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开始普及,文献数据可以用光盘的形式对外传输,这大大地方便了查阅检索文献;2000年以后,互联网大发展,专利文献数据利用网络检索,更方便了,特别是近几年,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硬件网络渐渐成形。正如张东亮所言:“现在我们的硬件环境越来越完善,但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用好。”

  好似一场接力,张东亮“传棒”给了曾志华。曾志华告诉记者,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文献部要有新的职能定位,即指导和帮助广大地方政府及企业利用好专利文献信息。

  曾志华介绍说:“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积累的。除了文献资源的收集和建设,我们特别加强了文献资源的管理和研究以及文献信息服务的职能。我们常年带着课题到地方、企业进行培训,作专题讲座,专利文献馆现在有70台检索终端,供公众免费上机检索局域网中国专利数据库和各国及地区专利机构网站上的免费专利数据库,现场都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每到周五下午,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培训讲座都会在专利文献馆如期举行,50人左右的场地往往座无虚席。据专利文献馆馆长田春虎介绍,专利文献部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培训讲座始于2001年,后因“非典”疫情及文献馆装修中断过一段时间,2006年讲座恢复。讲座受到了来自企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相关人员的欢迎,更有外地人员专门来北京听讲座。“我们现在的讲座正在朝系列化发展,特别强调实训,比如今年上半年我们做的就是光电领域的专利信息讲座,十场讲座下来,大家觉得收获非常大。现在每年有将近2000人次来听公益讲座。”田春虎说。

  除了在北京的公益讲座,文献部每年还组织6-7次帮扶组活动,深入到地方,帮助地方及企业解决专利信息利用的实际问题。“去年,新疆克拉玛依市要引进一个上亿元的光伏电池项目,当地政府对引进项目中的专利技术含量、法律状态等情况摸不准,所以委托我们对项目做一个前期的专利检索分析工作。像这样的专利信息需求近两年越来越多,我们深有感受。”田春虎说。

  曾志华认为,服务升级的目标明确后,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就要跟上。目前专利文献部共有150余人,在专利文献知识、文献信息检索、文献信息分析以及文献信息传播与利用等领域有着深入研究与丰富经验。另外,文献部的背后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数以千计的专利审查人员。“但即使这样,我们的人才队伍相对于现在社会对专利信息利用的强大需求来讲仍是欠缺的,我们提出开门建库,把社会上有着专利信息利用实战经验的高手、专家们都请进来,成为我们专利信息师资与专家库的一员,以加强我们的专业力量。”曾志华说。

  尽管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地方知识产权局有关专利信息开发利用的很多项目才刚刚开始,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表示,当前形势下,政府的推动和引导是必需的,但长远看,政府在专利信息开发利用的服务应该是逐渐淡出的,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应该掌握真实本领,最终形成“政府提供更全、更多的数据支持,大企业拥有强有力的专利信息开发利用能力,中小企业依靠规范、专业中介服务”的局面。

  图1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馆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前来检索的企业人员。

  (资料图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