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2日 13:53 来源:财新网
内蒙古奶协秘书长称,如果执行更高标准,七成奶农将杀牛;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则指责大企业依靠低标准、更低价格占领市场;几大乳企拒绝表态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近日一个奶业论坛上,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和卫生部修改牛奶标准的专家组成员、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针锋相对,“炮轰”乳品新国标,令乳业国家标准再次成为焦点。而几大乳企至今集体保持沉默。
《人民日报》就近日的争论采访了双方当事人,详细还原了各人观点。
那达木德表示,要承认,目前我们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确不高。2010年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克,而在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从这两项指标看,标准的确是降低了。
但他表示,如果制定一个标准,大部分生产者都达不到,就有些脱离实际情况了。目前中国奶牛养殖业散养比例较高,超过70%。大部分生乳蛋白质含量达不到原先标准。如果执行更高标准,七成奶农将杀牛。
他称,还有一个现实是,目前奶源远不能满足乳业的加工需要,缺口高达40%-50%。这造成收奶企业在奶源把关时,底气不足。
那达木德表示,现在执行的标准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他称:“虽然不能为了保护民族产业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但是在不损害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接受循序渐进地提高质量呢?”
不过,对于那达木德的说法,王丁棉给予了坚决反对。他称,只要舍得给牛精饲料和优质牧草,不用三五天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会得到提高。而减少菌落总数,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的设施跟不上。
他表示,牛奶在刚离开乳房的一瞬间,其菌落总数其实非常低,每毫升不过3000-5000个,最多也不过1万-2万个,而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要是在牛奶离开乳房进入加工环节这一时间段造成的。也就是说,造成细菌超标完全是收奶站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而他称,新国标并没有给奶农带来很大实惠,反而间接受害。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奶农倒奶、杀牛的情况。低标准的乳品,国内消费者是不买账的。消费者没有信心,奶农最终也卖不掉奶,或者说卖不上价。
王丁棉进而称,降低标准,是乳品企业获利,比较容易收购低价奶源,有条件以更低价格占领市场。企业规模越大,受益就更大。
王丁棉表示,在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专家在各地调研,提出提高标准的意见,基本没有被采纳,“显然是有大企业在操作。”
二人的说法令关于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争议再次进入舆论中心。此标准2010年出台时即引发争论。
而2008年“毒奶粉”事件来,依然不断有乳制品安全事件、乳品企业恶性竞争事件曝光,令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乳业的信心出现下降。王丁棉称,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整个行业并未达到整顿的效果,一些大企业还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面对“炮轰”,几大乳企至今为止保持沉默。据《新京报》报道,有的乳企明确表示“不作任何回应”,有的以“开会”为由拒绝表态。
《人民日报》则同时发表评论文章《将就生产者?满足消费者?这个选择其实并不难》,称“我国乳业当前的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差距,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是屈服于现实,还是改变现实?是将就生产者、降低标准,还是应消费者需求、以高标准倒逼各个环节的生产者共同提高乳品质量?这也不难选择。因为,你不站在消费者一边,消费者自然就弃你而去。”■
(财新记者 汪苏)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