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3日 04:03 来源:深圳商报
近年来,城市之间的形象竞争越来越激烈,比楼房高、比广场多、比地铁长、比街道美、比绿化靓、比灯光艳、比剧院大……几乎无所不比。
于是乎,各个城市纷纷大兴土木,大量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的形象工程进一步升级为政绩工程,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可以说仍然是方兴未艾。
但比了这么多,就是没有人比谁的“下水道”好。经再三查找,也没有发现有一个城市把建设高标准的“下水道”作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来对待,似乎深埋地下、藏污纳垢的“下水道”绝不会和光鲜的城市形象扯上什么联系。
无奈造化弄人,这两天一场暴雨立即就让武汉、杭州这样的大城市陷入瘫痪,街道变身河流、车辆犹如孤舟,更有网民调侃,“六月到武汉看海,在武大操场游泳,坐公交冲锋舟”,“传说今天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带着心爱的人去西湖边看海”。
一条谁也看不起的“下水道”,让一个个看上去繁华光鲜的大都市瞬间形象全无,这样的教训够深刻了吧?经此教训,是不是可以期待“造城运动”会对平常看不起的“下水道”另眼相看,从此重视起来呢?
可惜,历史的经验却让我们难以乐观起来。
武汉、杭州今天面对的难堪并不是首次发生,这样的难堪更不只是在武汉、杭州发生,包括北京、济南、南昌、广州在内的各大城市都不止一次遇到过类似情形,后果甚至还要更严重。不少城市几乎已经到了逢雨必淹的不堪地步。
老实说,解决城市逢雨必淹并不是什么高科技难题。从远处说,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建成于100多年前,但由于规划超前,宽阔到可以开汽车,所以使用至今仍然能保证这座国际名城无雨水淹城之忧;从近处说,江西赣州建成于宋代的排水系统“福寿沟”,可以保证这座古城千年不涝。
反观今天,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坦承,虽然城市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但保证城市秩序和安全的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的口径竟然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在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已经变得常态化,甚至一年几遇的今天,在吸纳雨水的土壤、沟渠湖泊、地下河等都被几不渗水的混凝土取代的今天,不淹城才是怪事。
既然城市水患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为什么雨过天晴之后,各个城市的领导们又会“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忘记”城市“下水道”的不匹配,继续忙着去大干快上造城呢?这显然不是智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政绩观对不对的问题。
新闻媒体很喜欢给有特点的城市领导“命名”,比如有“地铁市长”、“科技市长”、“文化市长”等等,但为什么没有“下水道市长”呢?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名称不好听,而是因为做这个事情往往出力不一定讨好。
比如,“下水道”工程投入很大,特别是要改造老旧的建成区的“下水道”工程更大,而且由于雨随时会下,无法大面积同时施工,工程的完工时间一定会拖得很长,至少在一个任期内难以完成。把有限的资金大量投入到“看不见”的“下水道”工程上,一定会挤占其他“看得见”而又见效快的形象工程建设,任期内还不一定见得到成效,按照“政绩工程”的潜规则来评价,显然是“很不合算”的。况且,大水淹了城百姓一定会骂市长,但花巨资做到大水不淹城,百姓却不一定会想得起表扬市长,城本来就不该淹嘛!
但问题是,领导有任期,城市无任期啊!因此,尽管我们非常反对各色名目的政绩工程,但还是期待“下水道”能成为政绩工程,更期待能有“下水道市长”出现。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