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湘钢生死速度

2011年06月23日 12:49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文 I 本刊记者 肖隆平(发自湖南湘潭)

  湘钢能源环保部临危受命,公司能否在湘潭生存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工作。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下称湘钢)的压力从2005年8月2日开始变得前所未有得大。这一天,湖南省政府发布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的目标。

  2007年12月14日,这一规划获得国家批准,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钢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区内唯一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同时也是区内较大的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湘钢这次感觉到的是迫在眉睫的生死存亡问题。

  临危受命

  湘钢最大的动作之一是建立常设机构——能源环保部。在此之前,为加强对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实施的组织和领导,湘钢就成立了能源管理系统项目领导小组和能源管理系统项目部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湘钢能源管理系统项目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常务副总、信息化副总、设备副总、生产副总任副组长,成员为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由各主要业务单位抽调的能源管理系统项目部成员全部脱产,在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与具体实施。

  2009年12月中旬,湘钢成立了湖南省内第一家企业能源环保部。何峰、雷勇等临危受命调入能源环保部。接到能源环保部副部长的任命时,何峰这位已经是副处级的设备管理部副部长心有不甘,甚至一度情绪低落,他在想,是不是公司领导觉得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找了个借口调走自己?

  当时,何峰在湘钢已经工作了十一二年,从一位普通的车间技术工人做到设备管理部副部长,他虽然在2005年作为设备管理部的人员参与了湘钢第一台干熄焦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但对于节能减排还是知之不多。

  对于调任能源环保部,何峰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一度怀有抵触情绪。但当时找他谈话的湘钢常务副总经理只跟他说了三句话:首先并不是对他之前工作的不满意;第二,作为副处级干部,放到任何一个位置都应该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第三,节能减排工作很重要,希望他能把工作做好,达到公司要求。

  对于岗位调动,湘钢这家半军事化的地方国企高层没有过多解释。何峰换岗当天,湘钢高层在半天时间就对100多个调任处级干部做完了思想工作。每个干部的谈话时间只有几分钟。

  接着是雷勇的加入。2007年10月才加入湘钢的雷勇是东北大学毕业的热能工程专业博士,是湘钢招聘的第一个博士生。雷勇于2010年12月被调入了能源环保部,在公司安排下熟悉了烧焦、炼钢和轧钢整个工艺的全过程之后,任部长助理,后很快就成为主管能源管理的副部长。

  对两人的任命代表着湘钢在节能减排上的态度。“现在的技术革新很快,在能源管理方面,有些我们湘钢走在前面,有些工作我们是落后的。走在前面的肯定还要继续进步,否则不进则退。走在后面的,如果说按照现在的速度赶上去可能还不够。”现何峰接过担子已然感觉到了它的重量。

  减排 vs 节能

  原本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忽然间都调到了一个部门工作,虽然节能减排都知道要做好,吨钢耗煤标准指标也很清楚,但先做什么?这个问题摆在了能源环保部面前。

  在湘钢,有一种观点认为,节能减排是先节能,再减排。因为节能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而且投入较小,而减排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而且投入还大。甚至何峰也认为:从国家角度来说,减排越来越重要,但对企业来说,节能却是更重要。

  这个问题早在2005年就已经存在。在湘钢的节能减排项目中,早期上的项目首先都是出于对节能的考虑。华菱钢铁2005年年报中“重大非募集资金投资情况”一条中有关于湘钢75t/h干熄焦工程的介绍,为了做这个工程,湘钢投入了1.2亿元人民币。

  何峰当时是设备管理部的一名主任,参加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干熄焦,亦称干法熄焦,当时这在国外已经是一项较广泛应用的节能技术了,然而,这却是湘钢的“第一次”。何峰用“新鲜玩意儿”一词来形容他当初见到这项技术时的心情。

  “这个有点像在农村第一次见到空调和冰箱。我们原来想当然地认为取凉是用电风扇,熄焦是用水,但干熄焦搞得很时髦。它用一个‘罐子’,利用空调的原理,通过周边气体把里边的热能带出来,达到熄焦的效果。然后,把这个热能汽化以后产生蒸汽。”

  使用干熄焦的好处颇多。一个是节水,原来湘钢的红焦都是靠水来冷却,这样就消耗了大量的水,何峰说:“虽然我们靠近湘江,不缺水,但是,熄焦后的废水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像苯、酚,这些都会对湘江造成污染;而且它的热能还大大浪费了。”二是节能,用干熄焦所产生的蒸汽可以并入工厂热气管网再利用或者用于发电。

  2005年4月,湘钢的第一台干熄焦项目竣工,5月正式交付生产使用,项目投产后到2006年2月底共30.01万吨干熄焦。以后每年中温中压蒸汽用于发电后,可回收低压蒸汽25.2万吨。这在当时被称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示范意义”。

  然而,湘钢的第二台干熄焦设备却是在时隔5年之后的2010年4月才投入使用,尽管从吨位数来看是第一台的两倍。第三台75t/h干熄焦设备则是在2010年7月投入使用,并配上了一台2.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

  两个干熄焦项目总投入4.97亿元,加上湘钢第一台干熄焦设备的1.2亿元资金投入,湘钢在干熄焦项目上的投入总计是6.17亿元。

  天灯变能源

  钢铁企业既是能源消耗大户,又是煤气资源产生大户。近几年,湘钢把如何充分回收利用煤气作为减污增效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将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使“天灯变能源”,从源头削减一次能源的使用消耗,减少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量。

  实际上,湘钢至今还有煤气在一直被浪费。“现在我们的煤气放散量大概是5%~6%,但将要上马的热电三期项目建成之后,放散量将降低到2%~3%。”

  能源环保部综合管理室和环保室为“规划制定组”所负责制定出来的湘钢“十二五”规划中,有一项煤气管网改造工程,是湘钢一直要做的浩大工程。雷勇说:“这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因为原来的规模比较小,后来产能逐渐扩大,煤气管道配置就变得不合理了。”

  从1958年成立到1997年,湘钢的产能一直处在100万吨的水平,但从1997年当年开始突破100万吨后,湘钢的产能一直处于扩张之中,2001年达到200万吨,随后的7年也一直处于上升之中。2010年则超过了700万吨。按照湘钢2010年9月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的材料显示,其已形成年产1000万吨钢、500万吨宽厚板、500万吨精品棒材的综合生产能力。

  产能的不断扩大让湘钢原有的煤气管道配置跟不上,导致新的能源浪费现象严重。雷勇说:“因此,必须优化我们的煤气管道。”

  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的前一周,湘钢刚安装了一条直径1.6米的煤气管道并投入使用。而更多的煤气管道,因为不可能断开,也不可能让炉窑停下来工作,所以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检修重新安装。谢其湘说:“我们通过这个‘十二五’规划要把原来单独的管网全部连在一起。”

  湘钢这次进行的煤气管网改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增加新的管道,一种是对原有管道改大或改小,“最终是要使煤气的流动顺畅。”让所有的煤气管道形成一个网状,一个圆圈。

   “这样的话,在这个圆圈上,4座高炉所生产出来的煤气就全部并到这个管网上去了。换句话说,任何一座高炉如果停产、检修都不会影响,至少可以降低煤气的波动,使煤气压力更平稳一些。”

  平稳的煤气供应对发电机(锅炉)也有好处,因此,煤气利用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和长远的间接效益都将变得很可观。

  但现实是,湘钢的煤气仍有很多还在空放,直接燃烧掉,“五六个排气孔在那里烧,燃烧出来的蓝色火焰有十几米高,我们看着都觉得可惜,也把我们湘钢的气温提高了很多。”

  如果把这些蓝色火焰都“熄灭”用以发电,能源环保部的谢其湘算了笔账,一台发电机按2.5万千瓦算,一天就是60万千瓦的发电量。现在的电价是0.62元/度,每天则要烧掉37.2万元,一个月是1116万元,一年就是近1.4亿元。

  生死时速

  何峰这个半道出家的节能减排人,也开始意识到了湘钢要想生存下去,节能减排必须赶超。

  在这点上,雷勇跟何峰想到一块了。雷勇说:“从节约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有一个三年规划,我们希望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和湖南省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

  而这个“超级速度”的活让他们颇头痛了一阵子。在“十一五”投入11.48亿元资金用于节能减排之后,“十二五”湘钢将加大投入,但要达到一个什么标准,谢其湘和环保室的刘首席在网上搜寻了一段时日,却没有眉目。为了找到一个准确的数值,他们向湖南省发改委、经信委和湘潭市相关政府部门打听,希望能够得到一点关于节能减排指标确切的信息。

  谢其湘说:“在‘十二五’规划中,上至国家,下到湘潭市,我们的节能减排指标是多少,够不够格,特别是节能减排要做到什么地步。在不知道国家和湖南省的指标之下制定出我们的计划很难。”这位略微有些发胖的“80后”谈起这事还止不住摇头。

  最终,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谢其湘他们还是把湘钢的“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方案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布之前拿出来了。而这个规划的出台即意味着他们要从此要加班加点抢先完成国家和湖南省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此,何峰跟湘潭市环保局一位李姓副局长还有过争论,因为在湖南省政府制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湘钢是要搬迁的。何峰跟这位副局长表态,他不否认湘钢的环境污染事实,但请湘潭市环保局相信他们将在“十二五”期间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还湘潭市一个“碧水蓝天”。

  “十二五”期间,湘潭市将重点控制湘钢的废气和工业粉尘排放,倘若湘钢不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就面临被关停的危险。“这是一剑封喉”,何峰说道。

  湘钢虽然已经意识到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两型企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然而他们能否跑过政府和群众的要求,免于搬迁,还未可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