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3日 12:50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企业应用云应该只是“休克”
文 I 本刊记者 刘洋
我国基础设施方面的云计算应用占据大半,难免造成政府与企业参与失衡的局面。
在6月9日召开的“2011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参会的350余位嘉宾中来自应用企业的代表屈指可数,而在4月25日批复成立的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云计算专业委员会的成员中,来自应用企业的代表也不足两成。之前就曾有企业的CIO发出感慨,当前的中国云计算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和云计算厂商的游戏。缘何应用企业在我国云计算持续升温的今天却被冷落?是受发展程度限制还是无视需求所致?对此,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云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文芳认为,这是一种云计算发展的“休克”阶段,是暂时性的问题。
暂时的缺位
CEI:为什么在我国云计算的数次大型会议中,应用企业代表非常少?
文芳:这是暂时的。当前云计算在我国发展的情况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很大,其中2010年我国的整个云计算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高达70%以上,而当前基础建设中又大多以政府为主,这就造成了我国云计算在企业应用方面出现暂时的缺位。当前云计算的发展大多还处于厂商介绍解决方案,介绍他们是怎样提供服务的阶段。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企业应用云的出现,例如浪潮的行业云、用友的中小企业应用云,当然,他们这种云的特性导致它的用户非常分散,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并不会特别突出地宣布他们用了浪潮或用友的某种云服务了。
CEI:除了政府用户和企业用户之外,我国云计算有没有其他用户模式?
文芳:当前还有一些针对个人用户的云模式,例如武汉一家企业在推一种翻译云,它更多的是面对个人用户。像这种云,大家可能都不知道谁在用,所以不可能在会议场合看到它。当然,我觉得在云计算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用户会逐步加入到云计算的大阵营当中的。
CEI:就当前云计算的应用而言,是否政府的需求比企业更多一些?
文芳:云计算的划分方法有很多,有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很多人把政府建设的云定义为公有云,实际上,当前政府建设得更多的是政府层面上的私有云。它更多的是为电子政务和某些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提供支撑服务,它应该算作私有云的一种。现在来看,企业建设的大多是私有云,因为有诸如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它们不能释怀。而对于没有能力建设私有云的中小企业,就需要地方政府建设一些为它们提供支撑服务的公有云的平台。
“双面”私有云
CEI:您如何评价企业建设私有云的环境?
文芳:企业建设私有云的起步和出发点都各有不同。举例说,电信和几大金融行业,它们原来的数据中心平台已经非常好了,切换到建设私有云上就会比较顺利,不论是它们自己应用私有云的平台还是利用这个平台对它的客户进行服务都会比重新搭建一个云的平台好一些。但它们也有弊端,正是因为它们本身的基础好,所以在对它的既有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云的调整就相对复杂。而其他企业重新建设一个云计算中心的话,会有厂商为它设计一个构建体系,就会更容易一些。所以私有云在这方面存在着两面性。
应用是“软肋”
CEI:苹果出了iCloud,它涵盖众多云应用服务的元素,而我国却没有一款受众广泛的云产品,是不是国内在云计算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
文芳:我国云计算发展最大的软肋就是整个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为什么美国存在大范围的应用云?那是因为不管在基础设施还是在应用和基础软件建设当中,它们都有核心的产品,而对于我们而言,可能在有些地方还做得不错,但更多地方还是无核的。在应用方面,我们的开发能力是不足的,需要更多地了解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的需求,在了解用户需求后,我们再部署,这远比我们预先部署基础设施建设要好得多。
CEI:像电信、银行这种两面性的企业应用云,如果它们成功的话,对其他行业的借鉴意义有多大?
文芳:有很大借鉴意义。无论是物联网还是云计算,它的应用需要几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不管是不是跨行业,它们的目的只有两种:一种是为企业用户服务;一种是为消费用户服务。如果电信在云计算应用中为消费用户服务得非常好,它对银行或能源等其他行业是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的。当前,我国正是需要有一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案例。我们建立云计算产业联盟也正是这样一个初衷,让一个成功的典型企业影响到一个行业。
行业应用走“公”路
CEI:有专家提出我国云计算在产业方面的应用最终应该走到建设行业公有云的道路上来,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文芳:一个行业如果要发展的话,它们依赖一个行业公有云其实对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说有行业意识到这点的话,它就是一个先行者,它可能就会试行一个哪怕是不完整的行业公有云。比如一个局部地区或是一个局部领域的某一个数据或某一个内容的共享,至少这个趋势性的东西应该是存在的。当前的一些区域内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也可以算做是行业公有云的一个雏形。
CEI:如果要建设行业公有云,它的载体应该是什么?
文芳:当前而言,应该更多的是依赖地方政府这个载体,但从长远而看,载体可以是地方政府,也可以是行业协会,也可以是一家第三方的公司。不过目前由于建设行业公有云会牵扯到行业企业的诸多利益,所以这种云的推广还应该以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行业公有云为主,这也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
我们接触到很多行业,例如化肥行业,它们在一些产业集聚的地方建设一个地方共用的云计算平台,但它们不仅仅为当地的产业服务,也为很多区域外的企业提供行业数据。当然,它的服务是能够提供了,但究竟有多少区域外的企业能想起来用它就不清楚了,一个东北的这种云计算平台,华南地区能否想得起来用它,这不仅仅是云平台本身的问题了,它更多的是一个观念和理念的问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