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杨元庆大幅增持股份:为将来联想控股上市做准备

2011年06月27日 10:59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文|CBN记者 陈旭

  一盘多大的棋?

  总额为31.5亿港元的这次交易绝对不可能是杨元庆口中的“个人投资”,而是柳传志精心部署的一步棋。

  6月17日联想集团宣布,其CEO杨元庆以每股3.95港元(比当日收盘价折价5%)的价格,从母公司联想控股处购得7.97亿股联想集团股票,其个人持股份额从0.7%增至8.7%,成为联想集团最大的个人股东。此次交易后,联想控股仍为联想集团的单一最大股东。

  联想集团和杨元庆都没有透露交易资金来源。然而据联想集团近两年的财报显示,2010财年杨元庆包含奖金和各种福利在内的收入为731.7万美元,2009年各项收入则为722.9万美元,两年收入折合不过约1亿港元。根据2006年6月份发布的联想集团年报显示,杨元庆年度薪酬由并购IBM PC业务之前的424万港元,增加至2175万港元。那么自2004年底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6年杨元庆的各项收入进项应该在3亿港元左右。

  但即使加上这些年杨元庆不断抛售的股票收益,与此次交易要求的金额数也相去甚远。显然,这次杨元庆的增股行为获得了大量外部资金的支持—商业贷款或者私募基金。

  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二股东,这和之前神州数码董事局郭为的MBO一脉相承。柳传志这次放股,意味着杨元庆将真正走上独立掌管联想集团之路,并有望提振联想集团多年不振的股价。而神州数码自宣布MBO以来,股价从2007年8月8日的3.6港元大幅升至目前的12.5港元(截至6月20日收盘时的数据)。联想集团最近52周内股价一直在3.9至5.72港元之间徘徊,这和联想集团最近两年出色的经营业绩严重不符。

  作为有着“国资”背景的企业,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一直努力使联想的股权结构变得“更为合理”,因为这会激励管理层的奋斗热情,并给股东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还和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有着紧密的联系。

  6月初,柳传志在成都公开表示,联想集团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将在2014年至2016年间在香港整体上市,香港将同时出现两个联想系上市公司。目前联想控股的业务以投资为主,但投资的回报属于波浪型,无法得到高估值。如果联想控股想在上市时有一个较高的市值,关键就在于运营资产部分。这意味着,除了目前核心的IT业务外,联想还将把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打造成核心运营资产。这需要大概200亿元左右的投入。

  现在我们大概知道这次交易得来的31.5亿港元的去处了。

  联想的两次“MBO”:

  2009年9月8日,作为联想控股股权挂牌期产生的唯一一家符合条件的受让方,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成为联想控股的第三大股东,持股29%,交易价格为27.55亿人民币。

  神州数码从2007年开始MBO,到2010年以神州数码CEO郭为为首的管理层已经变成了神州数码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仅持有5.52%的股份,位列第三大股东,放弃了控股权。

  杨元庆选择了最好的时机MBO

  联想集团2010至2011财年利好

  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0%,达216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1.2%至2.732亿美元。

  联想在成熟市场实现了扭亏,实现营业利润7800万美元,销量同比上升27.4%,市场份额也相应扩大到5.5%。

  联想移动业务销售额为8.04亿元,其中传统手机业务销量同比上升40.3%。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第一财经周刊》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