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博弈

2011年06月28日 00:33 来源: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贾晶晶/文

   6月中旬,中国工商银行购入标准银行阿根廷业务的80%权益,在此之前,工行刚刚获得由印度储备银行颁发的经营牌照,正式进军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

   近来工行海外布局明显提速。截至2010年底,工行海外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全球28个国家,境外机构更是由30余家扩张至将近200家。

   除工行外,其它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也是动作频频。目前,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已覆盖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境外机构近千家;而建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等也加快其国际化步伐,目前几家银行的海外机构网络均覆盖了全球各主要金融中心。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加速海外扩张并不仅仅是经济账。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步增强。但在全球贸易中,我国企业却没有获得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对应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企业要获得话语权,必须掌握更多资源,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在全球竞争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

  中国企业话语权缺失

   “国际商会正大力协助中国企业与利比亚当地银行谈判,要求他们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以确保中国企业的利益。”日前,中国国际商会副秘书长林舜杰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目前利比亚局势动荡,致使大批在利方承接工程性业务的中国企业面临工程结算难题。“北非那边没有中资银行,中国企业在与当地银行对接时,往往因某些规则及结算方式等不同而处于弱势,企业利益面临风险。”

   “对国际游戏规则不熟,使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是话语权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林舜杰指出。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让中外企业处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中,但由于受制于欧美等国的某些游戏规则,中国企业常常处于被动局面。

   美国次贷导致的金融危机让众多欧美的世界级银行或倒闭或分拆,市值大幅缩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资银行的崛起。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全球500强排名中,中国工商银行以2464亿美元的市值排名第四,再一次蝉联市值最高的上市商业银行尊荣。此外,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以及中国招商银行等中资银行悉数榜上有名,且排名靠前。

   虽然市值很高,但是几大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发展得并不顺利。有业内人士称,目前中资银行最主要的职能是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操作经验和定价权上仍没有话语权,它们与外资投行的合作中,谈判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均明显处于弱势,产品收益实现难度普遍很大。

   而在某些资源性产品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很难获得应有的话语权,在全球贸易竞争中,因对某些交易没有定价权,中国企业处处受到外资的挤压和排挤。

   比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消费和铁矿石进口国,但多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定价方面始终没有话语权,致使企业利润愈加微薄。自2003年参与铁矿石谈判以来,中国钢企在铁矿石定价权的争取上可谓历经磨难。

   据中钢协4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石到岸价平均156.62美元/吨,同比上涨60.31美元/吨,涨幅高达62.62%。成本的上扬导致企业利润的进一步被压榨。据悉,今年一季度,中钢协统计的77户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91%,利润总和还不如掌握铁矿石定价权的三大巨头之一。

   在石油石化领域这个问题依然存在。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且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但在国际原油进口价格方面,我国企业却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而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始终处于大幅上涨的趋势。

   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就已经达到50%的“国际警戒线”,2010年更是达到了53%。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势必会遭受巨大的成本压力。

   此外,中国还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外资粮商,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大豆货源,因此其在大豆进口价格上,牢牢掌握着定价权。而中国虽然占有全球大豆进口总量的1/3,但在进口大豆的价格上却毫无话语权,致使我国大豆压榨企业及食用油加工企业利润被极大地挤压。

   同样,作为全球稀土第一大国,中国稀土产业格局的现状却是在高价购买外资的稀土产品。欧美厂商从中国进口稀土分离物质后生产出高精技术产品,再返销中国,附加值增长数倍,乃至数十倍。

   “改革开放至今,虽然中国企业在话语权方面已获得较大提升,但远远没有真正地、比较深入地参与到话语权的争夺中。”林舜杰指出。

  软实力缺失是关键

   在诸多层面话语权的缺失,成为困扰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这引起了众多企业界和经济界人士的探索和反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研究室主任杨立强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发表看法说,造成话语权缺失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国企业国际化起步较晚。

   杨立强认为,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起步晚,就造成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国际化战略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没有开展过国际化经营,而多数‘走出去’的企业仍然停留在以贸易型投资为主,尚未从战略高度着手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

   第二就是竞争环境问题。“当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发现国际市场早已形成了大跨国公司垄断和欧美日跨国企业利益分割的格局,从而给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和全球布局与竞争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杨立强同时指出,我国企业对全球产业链的控制程度不够是造成话语权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我国企业仍然普遍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受价值链高端企业的控制;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创新、全球营销渠道、资源能源供给等产业链环节上尚未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对产业链的关键核心环节控制力不够。”

   “无论是铁矿石领域、石油石化领域还是稀土等领域,我国的企业实力都很强,很多都排在世界500强之内,但是,他们在与国际巨头进行竞争时,却往往失语”。林舜杰也进一步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些领域,我国企业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端的生产制造层面,而在高科技领域的技术转移方面,往往存在很大问题,致使竞争力明显不足。”

   据悉,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不高已经成为中国钢铁行业一个突出的弊病,也成为历年铁矿石谈判败北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共有大小钢铁企业1200家左右,其中上规模的大中型钢企有70多家,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排名前4位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为60%乃至70%以上。

   而我国大豆压榨企业之所以受制于外资粮商控制,正是因为外资巨头采用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使其在规模较小且过于分散的中国大豆压榨企业面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此外,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稀土的价值开发上,一直止步于稀土开采交易,却并没有相应的研发技术,这就使中国企业沦为掌握先进技术的外资巨头的原料供应商,对于相关产品及市场,自然没有话语权。

   而在汽车制造领域,我国不少汽车企业缺乏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从而不得不受制于国外厂商更是一个非常突出且长期存在的问题。

   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失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核心竞争力缺乏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制约问题。

   自入世以来,国际巨头的参与让全球企业都面临技术与实力的较量。竞争的加剧让中国企业的利润被一步步压榨,致使他们没有实力更没有时间去研发技术,而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缺失又反过来束缚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企业获取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主要途径。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海外并购,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他们也付出了巨大而惨烈的代价。

   数年前联想和TCL的海外并购带来的业绩下滑就是颇为典型的案例。

   1991年就进入海外市场的联想始终希望在国际IT市场上有所作为,但是,直到2003 年度,联想海外收入尚不足2%。2004年,联想并购了IBMPC业务,但是,在对IBMPC业务整合的过程中,联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局。国际PC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电脑行业主要部件牢牢控制在几大厂商手中,这些厂商的产品质量与供货价格直接影响到整个PC行业的走势,在价格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由于竞争乏力,并购三年后,联想一直没有彻底解决供应链整合问题,结果不仅海外市场失利,国内市场份额也降到30%以下。

   而TCL对汤姆逊彩电业务的收购更被业内人士认定为家电业并购最大的败笔。TCL并未获得汤姆逊的核心技术,也没有掌握其营销渠道,大量的资金并没有换取应有的影响力和竞争力,TCL不得不在2006年结束了欧洲业务,只保留OEM,断腕求生。

   缺乏核心竞争力让不少中国企业遭遇滑铁卢,而林舜杰认为,除企业的外部运营之外,企业内部机制的建设对于企业提升话语权同样重要。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多为央企,而我国央企内部的行政化很强,和某些市场化的企业相比,视觉角度和经营理念都不一样,在与国际巨头竞争时,难免动力不足。”林舜杰表示。

   此外,林舜杰还认为,央企的人才储备机制也存在问题,很多专业化人才往往会成为行政官员,而偏离了专业化领域。

   “在某些技术性的谈判中,我们总是看到,外资企业的专家甚至五六十岁了还在担任技术职务,而中国企业带去的技术人员大多数只有二三十岁,资历浅,经验不足,在谈判中常常不占优势。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话语权。”林舜杰说。

  话语权提升任重道远

   自入世以来,中国企业始终为争取话语权而努力。

   杨立强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影响力和话语权不够与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与国家的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将迅速得到提高。“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关键在于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提高企业跨国化程度、产业链控制程度,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同时,应加强国家战略指导和行业协调,避免我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在国家战略指导和行业协调的推动下,整合各方面力量,才能扩大我国企业的影响力,夺回话语权。”

   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提高跨国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策略。据悉,借助金融危机的契机,国内金融企业、能源企业、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均加大了国际投资力度,意在通过海外发力,获取更多资源,以谋求国际话语权。

   参与国际贸易,对贸易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就变得非常重要。林舜杰认为,我国企业缺乏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参与,也是导致话语权缺失的重要原因。“企业在参与全球贸易中,因双方金融制度、结算习惯以及对贸易术语解释的不同,致使中国企业的相关利益被忽视。只有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队伍中去,才有可能争得最后的话语权。”

   “入世之前,中国企业对于国际贸易规则的认识来源于翻译后的文本,那时的贸易规则是由很多国际巨头的专家团队制定的,而中国企业只是被动地学习和了解,根本没有任何发言权。”林舜杰说,“经过中国企业的不懈努力,到2010年,我们已经能够争取到一项重要的权利,那就是所有贸易规则的制定,都必须经过中国专家审定。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据介绍,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术语的通行是一个很重要的权利,因为贸易术语的使用和定义,涉及到各个国家的贸易习惯。在中国国际商会的努力和协调下,2010年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规则》的制定,就由中国的专家团队提出了几百条修正要求,并全部通过。

   林舜杰说,“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企业的专家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中,这为我国企业话语权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这是企业界最受认可的一句至理名言。中国企业在逐步深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在国际技术标准上的话语权 。

   2010年11月,全球互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IETF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会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企业华为对IETF的参与。据悉,华为专家已经构成了IETF在标准制定方面的一支重要队伍,在全球互联网技术标准方面,华为让中国声音愈加凸显。

   在国际市场上,华为成功的经验是独有的技术。在与全球运营商建立广泛合作的同时,华为一直在打造自主品牌的核心产品,并注重持续创新,如今,华为已发展成全球运营商中技术、产品、方案和商用等方面的第一梯队供应商。

   而在家电领域,海尔集团是参与国际标准、中国国家标准最多的企业,也是第一个进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核心决策层的中国企业。截止到目前,共有11名海尔人担任国际标准化专家,集团有27项技术标准提案发布为国际标准。

   全球领先的标准建设不仅使海尔在世界标准上打破了欧美企业垄断的模式,更因其在标准领域的突破,引领中国家电企业走上了由大变强的道路,提升了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每一个话语权的获得都是一个艰难的争夺过程,是一场综合实力的博弈。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外资巨头都不会轻易放弃话语权,这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很大挑战。”林舜杰指出,“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需要的就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对上游资源领域的投资,完善产业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到了这些,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够争取到应有的话语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