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十二五”上海城建重心转向郊区

2011年06月30日 12:04 来源:上海商报

  将重点打造七座新城 大型居住社区选址同步

  商报记者 刘娟 刘晓颖

  在昨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规土局副局长胡俊就上海市郊区新城规划的主要目标作了专题介绍,并称,“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建设的中心将转向郊区,新城建设对郊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到2020年,上海新城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郊区基本形成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联系紧密的新城群。

  2020年新城功能显现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新城发展的关键阶段。胡俊称,力争到2015年,郊区新城基本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态势,城乡一体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较为均衡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生态宜居的绿色低碳发展环境等,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期间,要重点发展七座新城。”据胡俊介绍,到2020年,嘉定新城、松江新城初步确立长三角地区综合性节点城市地位,聚集100万左右人口;浦东临港新城、青浦新城、奉贤南桥新城具备较高能级的城市综合集聚辐射功能,聚集60万-80万人口;金山新城、崇明城桥新城对周边地区发展的服务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聚集20万-40万人口。

  “加快新城发展,有利于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构筑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胡俊表示,除此以外,还有利于将新城及周边地区建设成为本市主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能级提升,形成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此外,能够在中心城区和周边长三角地区城市中间地带形成郊区新城群,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集聚、辐射和服务的新高地。

  大型社区选址与新城建设同步

  “此轮新城建设将引导大型居住社区选址与新城建设同步,提升新城规模能级。”胡俊强调,这样,可提高新城对中心城区以及区域人口的吸纳能力,并增强新城对长三角周边地区功能辐射和服务能力。要通过转型发展优化新城内部结构,形成功能综合、布局合理的城市空间。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提高开发密度和人口强度,以内聚紧凑式发展并提高用地绩效。

  此外,新城发展要依托既有产业基础,推动自主创新,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城分布。推进新城内产业园区功能提升,强化新城与其周边产业园区联动发展,统筹考虑居住和就业平衡,实现产城融合。

  胡俊还表示,新城建设过程中,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配置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市级优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向新城聚集,提升新城居民生活品质。此轮新城建设还将实行基础设施优先,加强新城与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城市的对外交通联系,形成由高速公路和快速轨交为主的对外交通网络。

  另外,在全市生态网络空间的基础上,新城建设还要完善内部生态绿地系统,推进沿路、滨水绿带以及城市公园的建设,形成水绿交融的新型江南水乡风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