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1日 10:53 来源:上海商报
商报记者 刘连英
可口可乐提价的消息将高盛推上风口浪尖。据悉,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可口可乐将提价3%-4%,而其背后的“黑手”被指是高盛。目前,高盛正因涉嫌操纵全球铝价面临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调查。
高盛被指控操纵铝价
上周,美国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宣布计划从7月31日起将饮料售价上调3%-4%,而百事可乐也计划在7月中旬起在当地上调饮料价格3%-5%。据介绍,“两乐”同步调价,主要是用于制造易拉罐的铝材价格增加,此外塑料瓶、货运燃油成本也在提高。
涨价的同时,可口可乐向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状告高盛通过控制仓单交割来操纵铝价。可口可乐在其诉状中称,高盛通过人为减少仓储铝材出货量来哄抬价格。
可口可乐还称,今年以来,LEM铝库存已过剩,铝价反而上涨了13%。今年5月24日,高盛将未来3个月LME铝价预期上调至每吨2700美元,被市场视为高盛买进铝现货的一个信号。与此同时,LME铝库存正逼近468.8万吨的历史高位。
据悉,全球最大的几家铝材仓库都由私人投资公司控制,例如在可口可乐铝材采购最多的底特律,高盛透过一家名为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的全资私人公司掌控铝材库存,其库存量占到交易所的25%。
公开资料显示,高盛是去年2月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的。透过19个仓库,这家公司的铝材从当初的89万吨暴增到本月的115万吨,占据全球库存量约12%。
可口可乐及其他公司称,Metro只按LME规定的最低日交割量每天运出1500吨铝金属,而他们本可以运送更多铝金属,以消除供应瓶颈,并降低实物交割过程中的保险费。
过剩状态下铝价一路上扬
高盛善于炒作在业界闻名,这一次被可口可乐指控也并非是无中生有。据了解,高盛在拥有了Metro公司之后,一边唱多铝价,另一面,其经纪或投资的铝仓储量不断攀升。
最近两年多时间里,国际和国内铝产能一直处于过剩的状态,但是,铝价却一路上扬。而铝价的上扬被市场认为是拜高盛所赐。
2009年6月,LME铝价创新高到达1600美元/吨,当时市场认为铝价依然受制于全球产能过剩。两年后,在铝产能过剩没有缓解的情况下,高盛将LME铝价预期上调至每吨2700美元。而截至6月28日收盘,LME铝价报收于2510美元/吨。高盛一面唱多铝价,另一面,高盛、摩根大通、嘉能可等投资机构经纪或投资的铝仓储量不断攀升。
华泰长城期货研究所研究员童长征指出,金融危机以来,库存与铝价长期存在同向波动的怪象——库存增加时,铝价上涨,库存减少时,铝价下跌。“这种现象与常理相违背,通常来说,库存增加表示供应压力增大,价格应该下跌;库存减少,价格应该上涨。”他说。
“现货紧仓,供应减少,价格抬高,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这一定是操控的结果。而高盛被指操控铝价这个消息出现就可以解答一切疑惑。”童长征说。不过他称,也不能完全断言这家机构就是高盛,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
高盛价格预言屡试不爽
尽管高盛是否存在操控铝价还有待验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屡次精准的预测让人咋舌。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高盛一路唱多国际原油价格,油价果真一路飙升至147美元/桶。就在此时,又集中曝出高盛在原油上阻击中国企业,唱多同时反手做空让高盛大赚。今年高盛对原油的判断也出现过经典一例。高盛在今年4月11日给客户的报告中,提示原油风险,并建议尽早获利了结。4月12日的报告再度警告油价将大幅回调。4月15日,高盛再度重申减持大宗商品的观点。
事实上,就在4月11日和4月12日,原油单日均有近3%的大跌,而在“五一”后,原油一星期大跌近15%,高盛密集风险提示报告得以应验。
“相信高盛的研究部门和交易部门之间会有协调配合的地方。”童长征分析其操作手法称,如高盛要抬高某个商品的价格,需要研究部门的报告支撑,研究报告吸引买家,催升价格。与此同时,交易部门通过一些市场操作手段,推高商品价格,进一步以验证其研报的准确性。
相关链接
高盛等洋投行在中国言行不一
针对A股
2008年初,高盛发布研究报告,唱空A股。但证券登记结算中心当时公布的QFII账户显示,在“4·24”印花税行情启动前,QFII精准抄底。
2008年11月6日、7日,瑞银通过大宗交易平台狂吸近10亿元蓝筹,11月8日,“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在瑞银抄底仅6天前,该行称“尽管目前A股很便宜,但仍不是买入的时机”。
2010年11月12日,“高盛阴谋论”事件。一篇“高盛在开盘前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的报道,让当天上证综指暴跌162点。
今年5月中旬,外资投行口径一致看多A股,包括高盛、里昂证券、花旗等,认为A股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政策松动和随之而来的行情值得期待。近期,外资投行又集体唱空A股。
针对银行
2002年,国际投行集体唱空中国银行业,大造中国四大行技术上已破产的国际舆论。结果以很低购价持股建行、中行、工行,最终赚取暴利。
针对房地产
2010年底,国际投行、评级机构和研究机构等频发看空中国楼市的报告。然而,外资却加速涌入中国楼市。商务部数据显示,外商投资房地产业增速迅猛,前5个月,外商投资中国房地产金额达266亿元,同比增长57.3%,暗地做多。有报道称,摩根士丹利、高盛、麦格理、瑞银、美林、凯雷投资等众多国际公司,均以不同形式再度涌入中国房地产业。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