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科院:航运公司需开发新技术应对国际油价高企_

2011年07月01日 16: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科院:航运公司需开发新技术应对国际油价高企_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集装箱港口预测研究小组于7月1日在北京发布了《2011年全球Top20集装箱港口预测报告》。图为参会嘉宾。摄影/姚宇

  相关链接:中科院预测:2011全球集装箱港口Top20中国占一半(表)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日讯 (记者 邵希炜)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集装箱港口预测研究小组于今天上午在北京发布了《2011年全球Top20集装箱港口预测报告》。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张新雨博士在会上表示,2011年中国港口在全球集装箱港口前20排名表中的个数将由2010年的9个增加到10个。上海港仍将是第一大港,新加坡和香港紧随其后。

  近日原油价格大幅上扬,导致国际燃料油价格居高不下。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向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集装箱港口预测研究小组咨询了国际油价上涨对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集装箱港口预测研究小组成员肖进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扬,给航运公司的运营成本控制带来极大压力,航运商的获利能力受到影响。相对于中小航运企业,那些竞争力强的航运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可以直接通过提高海运费率进行转嫁,也可以通过签订燃油附加条款征收燃油附加税进行转嫁,相对缓解了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因此,航运公司必须面对高油价高成本的现实,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并开发新技术来减轻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另外,肖进还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装箱运输市场。他表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一方面直接影响我国生产的原材料价格,进而给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带来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对集装箱运输的需求。另外一个方面,过高的商品价格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为了应对通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还有一些资源出口国家,上调税率或利率来紧缩货币。宏观政策紧缩和投资活动减速,又会造成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速减缓。在近年集装箱运输的传统旺季,中国南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而在北方港口,由于下游企业“钱荒”导致其改变采购习惯,采取“零库存”的生产模式,造成部分大宗商品原材料滞留在码头,“压港”现象十分严重。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