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舜天船舶(一):规模换效益恐难实现

2011年07月01日 18:32 来源:《理财周刊》

  6月20日,江苏舜天船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舜天船舶)冲刺IPO,公司计划在深交所发行不超过37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47亿股。公司主要从事机动船舶和非机动船舶的制造、销售和船舶贸易业务。

  规模不一定换得效益

  舜天船舶此次欲募集13.1亿元资金,用于船体生产线技术改造等3个项目,以期通过产能扩大,达到规模换效益的目的。不过根据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如果不能涉及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规模并不一定能够换得效益。

  根据招股书说明显示,目前舜天船舶手持订单1000TEU~1350TEU集装箱船共18艘、12000DWT重吊船2艘、25000DWT重吊船2艘、82000DWT散货船7艘、万吨机动甲板货船2艘、多用途海洋工程船1艘和拖轮2艘,合计34艘船,交船期在2011年至2013年之间,平均每年须交付船舶10艘左右。

  招股书同时说明,此次募集资金13.11亿元,拟用于投资3个项目,分别为船体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船台改造项目、造船设施综合改造项目,投资金额分别为3.63亿元、3.31亿元和6.17亿元。改造完成后,年生产机动船艘数,将从目前7艘左右提高到17艘左右。

  显而易见,由于目前舜天船舶年生产机动船艘数只有7艘,而从今年开始到2013年,每年交付船舶数量在10艘左右,还存在3艘的缺口,因此通过技术改造来完成产能升级,也是势在必行。

  招股书同时还透露这样一个信息,通过改造之后,舜天船舶的年生产机动船艘数将达到17艘左右,是目前的两倍多。如果单从字面意思理解,产能的倍增,将带动效应的同步增加。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产品结构无法提升竞争力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LNG)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将依然主导国际船舶市场。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我国船企产品结构以散货船、油船、中小型集装箱船为主,在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技术优势不足。从舜天船舶目前手持订单构成来看,也多以散货船、中小型集装箱船为主。

  舜天船舶认为,技术改造能够让生产瓶颈得以突破。但招股书显示,此次募投项目目标升级主要集中在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如将2万~3万载重吨散货船,升级目标为5万吨散货船,将700~1350TEU集装箱船,升级目标为3000箱集装箱船,吨位增长比例为5倍左右。而对于超过3000箱集装箱船还是无能为力,涉足LNG船制造更是无从谈起。

  舜天船舶此次募投项目,更多侧重于增加产能,使生产规模得以极大提高,在国内的竞争力得以提升。但是由于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并未随之提高,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是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

  根据目前的市场现状,仅依靠规模的扩大,想要换取更大效益,恐怕无法实现。市场人士已经发出这样的警告:船舶企业应尽快从过去“要规模”向“要效益”转变,避免继续盲目地扩张产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