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第四轮区域经济冲突 政府投资骑虎难下

2011年07月01日 21:5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还未从高通胀中摆脱的中国经济,又陷入到了另一个麻烦中。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4万亿投资再次导致了我国的重复建设。重复建设势必会导致原料大战、市场争夺与封锁之战,最终将会导致区域经济冲突。区域经济冲突是指,部分地区在产业、经济布局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面临产业竞争时,容易出现销售市场封锁、产业资源控制等现象。狭义的区域经济冲突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地方保护主义冲突。

  我国有明确记载的区域经济冲突有3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2-2008年。在一轮完结后,这种无休无止的争斗又重新开启,每一轮的线索都是:重复建设→原料大战→市场封锁→价格大战。所参与的个人、企业与地方最终都遍体鳞伤,甚至会拖累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如今,第四轮区域经济冲突已经初显狰狞。“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效应,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出现重复投资的现象,现阶段已经出现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端倪。例如,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高新科技企业之争,出现销售市场半封闭、恶性价格竞争等情况。”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重复建设带来的自然就是产能过剩。在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的带动下,我国各省市纷纷把新兴产业列为了十二五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4万亿元投资计划则充当了资金提供者的角色。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09年9月,国务院明确指出:“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

  产能过剩之后,爆发的就是市场的恶性竞争。本应走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道路的新兴产业,在中国变了味道。低价出口、恶意竞争等“中国制造”的悲剧频频在这个新兴领域上重演。区域间的小冲突也开始频繁出现。

  恶性竞争下,这些产业的收益自然不会太好,但其所付出的成本却是非常高的。“重复建设会导致各地资源和原材料的征用。在征用过程中,各地就会限制自己区域资源的输出,并千方百计争夺其他地区的资源。诸如,奶源大战、毛纺原料大战等,最终都导致了资源价格的上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此一来,重复建设成为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实施过程。“大量的投资和重复建设,并未获得更多的收益,最终导致了更多的资金追求更少的产品,形成了通货膨胀。”时红秀说。

  值得庆幸的是,类似于2002年某省出现的“消费指导意见”至今还没出现。此轮区域经济冲突的影响还仅局限于个别省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白朋鸣指出,在国家出台产业政策时,并没有一个职能部门能够对产业布局、地方政府投资方向作出掌控。在缺乏区域限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像一匹脱缰野马疯狂奔驰。

  在既成事实之后,国家有点骑虎难下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大量的重复建设已经上马,贸然掐断的话会造成很多的半拉子工程,同样也会造成更大的浪费。相反,将这些工程完工可能会有点用处。”时红秀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秀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在处理重复建设中,国家不能一刀切,具体行业要具体分析。根据产业的具体市场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对于那些产能真正过剩的产业,政府应该坚决退出倾斜政策,完全交由市场进行调节。对于那些市场广阔的产业,要做出理性的判断。

  长远来看,我国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做到服务型政府。“区域经济冲突源于政府对经济过多的强行干预,取代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例如,国家政策倾斜,地方政府优惠等。政府对价格的敏感度远远不如市场,过多的不恰当行为最终导致了产能过剩和区域间产业冲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