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4日 13:41 来源:《法人》
作为拥有175年历史的百年老店,以提供法律和管理咨询服务闻名于世的荷兰威科将怎样面对中国市场?
文 本刊记者 吕斌
一直为国外客户如何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提供服务的荷兰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如今自己也面临着新的市场选择——怎样帮助中国本土的客户“走出去”。
在以往,威科集团更多的将目光瞄向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客户,帮助他们提供专业的在中国投资的信息指导;如今,伴随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企业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威科集团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本土企业,期冀帮助他们在内部管理、信息解决方案及海外投资过程中有所作为。
提起荷兰威科集团,许多国人也许有些陌生,但是若在信息服务领域提起威科,却是鼎鼎大名。这家成立于1836年的百年老店,涉足全球医疗卫生、财税、会计、企业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法规、交通、风险管理等众多领域,拥有19300名员工,2010年运营收入达到35.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2.6亿元)。
早在1985年开始,威科集团便进入中国市场,致力于为法律、商业、税务、会计和人力资源等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服务。威科集团旗下的CCH是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最大的提供双语法规服务的信息提供商,为众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客户提供准确、权威的信息解决方案及商业合规建议。
那么,威科能给中国企业提供哪些服务?为何中国企业合规问题严峻?如何在海外投资中尽可能减少损失?威科进入中国面临哪些问题与瓶颈?5月18日,在威科集团位于北京三元桥附近的中国总部办公室,《法人》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刚刚来到中国的威科集团北美地区法律与商业首席执行官马克·多尔曼先生。
解读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2011年5月,威科旗下CCH推出了新的出版物《中国境外投资》,该书面向中国投资者、身处中国或潜在目标投资国的人士,用双语提供对中国境外投资项目法律和实物的精准介绍,包括批准程序、等级要求、反垄断法、人力资源问题等内容。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明显萎缩,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却是个例外,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的热潮不断涌现,在全球能源、采矿、制造等领域频频出手。
中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非金融海外直接投资达到59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36.3%,涉及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企业。
但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一些失败案例时有发生,如TCL并购汤姆逊、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等等。一份来自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的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不到50%,而具体到中国企业,则有超过67%的海外投资不成功。
针对这组数据,马克·多尔曼给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率之所以相对较高,除对行业分析不充分、市场发展趋势误判和自我评价过高等因素之外,对投资所在国法律环境、劳工市场、税收结构等方面知之甚少,是主要根源之一。
马克·多尔曼认为,中国的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率相对较高还与中国企业的投资习惯有关。相对于西方国家在海外并购决策中的保守形象,中国企业对于海外并购的态度十分积极,伴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数量越来越多,失败的情况难免更多一些。
“中国企业在最初海外并购时,都是大型的企业及一些国有企业唱主角,现在则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海外并购,其中不乏一些规模相对较小,海外并购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公司,这也可能导致并购失败的比例相对较高。”马克·多尔曼表示,随着中国的公司越来越成熟,在管理等方面也会越来越完善,海外投资成功的比例肯定会慢慢提高。
需要的不仅是资金
在海外投资中,能否做到在当地的“合规”,是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的投资国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法律环境和商业环境。以劳工问题为例,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此方面的法律约束力及执行力差距很大,一些资金充裕且对海外投资信心满满的企业,根本没想到会因劳工问题而匆匆收场。
当年,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创造了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收购的一个典范。但很快,韩国工会的强大力量便凸现出来,三天两头的全员罢工,让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束手无策。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劳动成本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了双龙汽车不得不申请破产,上汽集团花费40亿元买了个跨国并购教训。
“在海外投资的过程当中,通过多种渠道来了解投资国当地的相关信息以做到‘合规’,是投资企业的必修课。”马克·多尔曼表示,包括威科集团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初期,同样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观察、了解中国市场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当然,像威科这样的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专门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业务范围的。我们也希望在中国市场上,我们能够结合我们在全球的服务经验,帮助中国的企业海外并购。”马克·多尔曼说,威科集团在海外仲裁、劳动法、知识产权等领域在全球都有很多经验,威科一些产品的内容可以涵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可以通过这些产品了解到在这200多个国家中针对特定领域不同的法律规定。
除了分析这些不同市场的法律环境区别之外,伴随着这些规定的变更和发展,威科也会适时提供一些更新服务,使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这些政策信息的变化。
客观地讲,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利好环境,许多中国企业并不缺钱,但缺的是对于投资行为的理性判断和相关细节的重视。海外收购作为极其复杂的投资过程,所需时间漫长,程序复杂,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收购行为前功尽弃。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在解决“走不走出去”和“怎么走出去”这两个纠结的问题之后,“走出去后怎么办”又成为一个新的难题。
威科的中国挑战
威科集团旗下的CCH于2000年1月便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开始开发针对本地市场的产品和服务。CCH法律法规系列向客户提供大量本地和国际商业法规信息以及法律实务操作指南,涵盖了公司法、一般参考资料、保险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招标投标法等诸多领域。
现在,威科集团希望更多的关注中国、关注中国企业。但众所周知,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包括企业文化、内部管理及外部商业环境等等,那么威科将如何区别这些不同的特点,提供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呢?
“在不同市场,我们会交由当地本土的成员去从事相关产品开发和服务。在中国也是如此,我们组建了由中国同事为主的产品开发团队,我们努力去了解中国一些专业人士的想法,包括一些企业客户的想法,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这些不同的市场需求。”马克·多尔曼说。
当然,在针对中国市场作出的调整中,威科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威科集团在全球其他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和客户的经验,但当每一个国际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都将面临同样的挑战。
“法律体系的不同,市场规律不同,哪怕同样的企业客户也会产生需求的变化。”马克·多尔曼说,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客户,威科在中国投入了专业团队,致力于研究适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同时也积极寻找本土的合作伙伴,希望以威科全球化的视角结合本土优秀资源,为中国客户提供符合中国客户需求的,具有国际标准的产品。
“所以我们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会根据不同市场的特色,而不是强行的把西方的行为方式强加过来。”马克·多尔曼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