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复旦:生源之争将由教育主管部门解决

2011年07月05日 01:0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田享华

  争议四天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抢生源”的口水战突然“偃旗息鼓”。此前,两校在网上涉及生源之争的相关声明都已经消失,但与此相关的争议却并未因此停息。

  有媒体称,复旦大学宣传部人士表示此事已经上报给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件事,教育主管部门会调查的。而上海交通大学也称,一直期望通过正式渠道、正当程序,还原事实真相。

  复旦一位知情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一开始双方就应该走“上层路线”,而不是公开交涉。复旦声明虽然有证据,但也没有点名具体高校,而上海交大则针锋相对回应。这种“互掐”引发的结果是双方尴尬收场,而最后也很可能是不了了之。

  即便复旦与上海交大都不再追究此事,与生源有关的“战争”还在继续。目前,北大、清华在上海实行零志愿录取,即在复旦、交大等一本录取之前,北大、清华就先行录取。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曾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提出提案称,建议取消北大、清华的零志愿。因为,零志愿政策实施十多年来,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高考状元人数已从平均每年2.5人跌至目前的0。

  近年来,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在上海的录取线已低于“北清”在上海的录取线30分左右。如果取消北大、清华的提前录取(两校共录取百余人),那经过复旦与上海交大招生之手(两校共录取千余人),北大、清华可能也“伤不起”。

  除此之外,功利化渗透到高考招生领域也愈见明显。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突出政绩等原因,也加入到招生大战中,在地方一些教育工作报告中,通常会将每年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作为一项指标,本报记者询问多名两校的毕业生,都被告知其相关高中老师获得过每考入一名学生对应五千至一万元的奖励。

  面对高考招生领域的“怪现状”,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梁木生教授如是说,“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无论对于考生还是高校而言,除了分数并没有其他可以明确和量化的评价指标,那么在这种本就有所扭曲的制度安排下,高校通过各种手段争抢高分生源,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

  而上海社会主义学院杨爱珍教授则告诉本报记者,争抢生源本身也没有错,外国高校也有抢生源的做法,关键的区别是国内高校抢生源已经变得无序,而外国高校则是有序竞争。“可能也有竞争逐渐激烈的原因,所以才会出现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杨爱珍认为,高校和负责招生的老师这么操作有利益的因素,但也有为了学校名誉的考虑。

  对此,曾活跃于这场口水战中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告诉本报记者,这几天将会很忙,不再回应一些网络争议。但他在昨天早上的微博(http://weibo.com)上还是发表了对消除招生“恶性竞争”的四点意见:第一,“错位”办学,“分道扬镳”,不将“综合性大学”视为“唯一前进通道”;第二,招生去“行政化”,禁止行政对教育过度干预;第三,真正实现“自主招生”,让大学和考生双向选择;第四,“出分”前填志愿,使“抢生源者”没有目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