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总有一种意外难以埋单

2011年07月05日 03:4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师琰

   沪上名嘴周立波最近说了句调侃核能的话,颇能代表很多老百姓的忧虑:利用核能发电可以,可是它要有一天发疯,怎么办?中国有16个省份对修建新反应堆跃跃欲试,民众有理由担心身边安危。

   核能专家会对你说,核能“发疯”的概率是相当低的,从人类开始利用核能发电——苏联人1954年建成全球第一座核电站,放眼至今,“发疯”的情况也就遇到三次而已。

   不过这三次“发疯”可都不简单。一次在切尔诺贝利,一次在美国三哩岛,一次在日本福岛,而这次的影响还远远没完。

   法国核安全局主席在一个只有各国核监管者参与的会上说,三哩岛事件用了六年才得出技术结论,像福岛这么大这么复杂的事故,恐怕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得出技术结论。

   但核电大佬们等不了那么久;官员们面对发展经济的诱惑、电力需求缺口以及碳减排指标也等不了那么久。他们会联手避免全球核能市场倒退。

   英国《卫报》搞到的一份英国商务部官员内部电邮明白无疑地表露出跨国核电公司与相关政府部门如何在幕后勾结,制定共同公关策略,以确保福岛事故不会破坏他们在英国设立新一代核电站的计划。就在该报上周末披露这份露骨的电邮内容之前,英国政府刚刚宣布了建设8个新反应堆的选址规划。

   福岛事故后,尽管有德国改弦易辙做反核先锋,但挺核的声音仍占主流。他们反复告诫,核电利多弊少,吸取教训即可,不能因噎废食。

   怎么吸取教训?国际核安全专家在日本实地考察发现,地震引发的海啸当时是以15米的浪高扑向福岛第一核电站,而防护墙仅能抵御不到5米高的海浪。一核电技术高官以此举例对我说,现在我们知道了有这种极端情况出现的可能,那把防护墙加到足够高度对各种会出现的意外做足防范不就行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核工业的规则制定者们似乎更愿意相信:意外是那个“魔”,而他们就是那个“道”;只要提高行业标准强化监管执行力,对极端意外情况“未雨绸缪”,核能不仅风险可控而且前途光明。

   遗憾的是,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真正的意外往往难以“计划”,否则就不叫意外了。而一旦核电“意外”出事,就可能给人类带来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有些核能国家在与日本比照后还特意强调,本国核电设施发生意外的系数极低,特别是那些采用了新一代反应堆技术的核电厂。而在国际核安全专家看来,这种“自信”使其在应付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时的准备比日本还要少很多。

   一位联合国相关项目负责人就对我说,要呼吁中国政府尽快健全核电事故后援体系,谁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出事,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准备非常不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