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5日 16: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新网7月5日电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一篇署名崔凤军的文章指出,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融资难、资源要素制约加剧、产业升级矛盾突出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三大问题,文章以浙江中小企业为例,提出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等七大对策加以解决。
文章指出,当前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融资成本高,一般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二是融资渠道不足。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地方资本市场和区域性金融体系尚未建立,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处于试点阶段,都使得融资渠道明显不足。三是担保体系建设滞后。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力度不大,或者建立后作用发挥不佳;商业性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性不高,管理比较混乱,使得当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能力不强。此外,中小企业抵质押确权、评估存在一定难度,形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与抵质押不足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中小企业抵押担保。
其次是资源要素制约加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用电持续趋紧,影响了中小企业正常发展。二是用工短缺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用工缺口普遍在15%以上。三是用地紧张日益突出。随着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各地往往把大部分土地指标留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对中小企业很少安排用地指标,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拿到土地。发展空间的限制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产业升级矛盾突出的问题,体现在以下五方面:大量中小企业扎堆在传统产业、企业技术水平低、专业协作水平不高、企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
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文章提出七点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近年来,中央和省级部门统一部署开展相关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确保已有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深化、细化工作措施,抓好落实工作。第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一是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形成小贷丰收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林权抵押贷款、地方金融市场创新、股权投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等金融创新举措,并逐步推广应用。二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三、是改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同时,通过加强金融执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第三、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一是开源。有关部门应共同商讨方案,着重解决在保证企业基准电力供应基础上,实现差别化电价,电价超额部分由使用企业承担,充分调动电厂积极性,加大电力供应。二是节流。引导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商业、居民节约用电,避免浪费。三是优化。推广各地有序用电方面积累的好经验,提高用电效率。
第四、创造和谐用工环境。具体措施完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改善工作环境,增强中小企业就业吸引力。建立劳动用工信用档案,并在用工环节运用,改善部分职工随意解除用工合同的现象,优化企业用工环境。探索建立培训经费直接补贴到企业的做法,分层分类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工人、普通职工开展培训服务,提高职工素质。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和高级技工的办法,帮助解决他们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难题。
第五、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实施产业集聚工程,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
第六、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市场拓展服务平台。三是打造信息服务平台。
第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加大专项项目支持力度。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三是加大技术研发扶持力度。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