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关联交易扭曲IPO定价机制

2011年07月06日 10:25 来源:国际金融报

  

  

关联交易扭曲IPO定价机制

  随着IPO在两年前重启,这种为了圈钱而实施的功利性的关联交易又开始死灰复燃,花样也在不断翻新

  中国企业IPO之路还是很拥挤,但市场新动向渐显:被发审委否决的IPO申请公司在悄然增多。据统计,仅上半年,就有34家公司的上市之路被发审委“砍断”。虽然原因各异,但占比例最高的原因是,这些公司申请上市之前关联交易频现。种种迹象显示,发审委已将申请IPO企业是否存在关联交易作为重点审核指标。这无疑是市场监管的又一进步。

  IPO企业为什么要频繁进行关联交易?说穿了就是要通过各种资产转换,让原本不符合IPO条件的企业变得合格,或者原本是符合IPO条件的企业可以收获一个很高的发行定价,以募集

  到更多的资金。中国资本市场IPO重启两年来,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是IPO定价高得离谱。这种畸高定价之所以能屡屡得逞,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一些企业利用关联交易将关联企业的所谓“优质资产”突击塞进IPO企业,给市场产生企业效益一流的印象。但它提供的却是一种假象,一个大陷阱。

  因此对于关联交易,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由于关联交易通常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比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交易、一个母公司之下的兄弟企业的交易、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之间的交易,容易掺杂很多非市场因素,明目张胆的是做假账,更多的就是运用关联交易手段。

  这种情况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早期上市资源受额度管理时表现得尤为充分。为了让上市公司理顺资产关系,维护投资者权益,以后中国证监会强调企业上市必须整体上市,杜绝了这种关联交易的滋生条件,才逐渐扭转了这股风气。

  随着IPO在两年前重启,这种为了圈钱而实施的功利性的关联交易又开始死灰复燃,花样也在不断翻新,而它对市场的危害也正在日趋明显地表现出来。中国创业板市场建立以后,大量企业上市时都以很光鲜的面貌出现在投资者面前,但其中有不少正是通过各种非市场化交易得以实现的。IPO公司就这样一个个被打扮成了优质企业,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出现了严重的扭曲,最终的结局是新股发行定价普遍超高。令人遗憾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管理层坚持认为所有这一切都符合他们所认为的“市场化”,因此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导致新股发行市场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抢钱市场”。现在,证监会开始规范IPO企业的关联交易,算是向纠正新股IPO中的偏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作为发审委和它的主管机关证监会,在规范IPO企业关联交易方面还应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现在发审委虽然对IPO企业进行

  的关联交易高度重视,但是否批准一个企业的上市申请,仍然是以内部掌握为原则,发审委应当将有关政策公开,让市场了解清楚,这个企业被否,是出于什么原因,违反了发审委规定的哪条要求。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IPO企业在提出申请之前先自行对照检查一番,能够改的先改掉,难以在短期内改正的,干脆就不要提出申请了,可以避免出现浪费企业精力和行政资源的无效劳动。另外,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发审委的把关再严格,但是由于这种审核的时间短,并且仅仅接触一些书面报审材料,很容易产生“漏网之鱼”。因此,发审委以及证监会必须加强对保荐人的监管,保荐人长期与申请IPO企业相处,熟悉企业情况,但为了一己之私利,他们常常会放纵甚至怂恿IPO企业的违规,甚至与IPO企业串通造假。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监管机构必须严肃查处,只有这样,才能督促IPO企业及其保荐人与非市场化的关联交易彻底告别。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国际金融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