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7日 05:46 来源:金融时报
牛娟娟
记者牛娟娟7月6日傍晚,市场在预期中迎来了年内第三次加息的消息。专家表示,当前持续不减的通胀压力促使央行再次动用价格工具,此举是对下一阶段持续不减的通胀压力作出的灵活应对,也是继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突出强调稳健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以来,管理层对此前市场关于货币政策走向诸多猜测的再次回应。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市场和相关分析机构都对经济形势有所判断,对货币政策未来走向以及工具使用等存有不少猜测,这给市场增加了不确定性。此次上调利率,结合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的表态,是对市场各方猜测的回应。在市场存有分歧且分歧较大的时候,管理层作出清晰回应并审时度势灵活加以调控,将对稳定市场、稳定投资者心理以及预期发挥重要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央行此次加息应是经过反复权衡后的选择,尽管加息有经济减速、热钱等负面因素,但由于当前银行存贷款名义利率远低于市场利率水平,因此加息很有必要,一方面是对负利率的修正,有利于管理通胀预期;另一方面可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挤出资金占用多、回报率低的项目,从而腾挪出更多资金进入中小企业。”
采访中,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通胀压力依旧很大的现实,使这次加息成为市场预期之中的事情。今年以来,价格走势一直都令人担忧,未来的价格走势也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来自华安证券的分析人士表示,当前的通胀是由诸多因素叠加产生的,既有劳动力结构变化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也有市场流动性因素,也有来自国际的输入型通胀压力等,加之近期食品价格在猪肉和水产品推动下出现不小涨幅,这些都意味着即将公布的6月份CPI仍将“高烧不退”。而针对近期的通胀形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也提出:“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
“当前来看,通胀压力很大仍是经济生活中的首要问题,近日管理层也频频表态,要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体现了决策层对于抗通胀的重视。无疑,要控制好通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货币政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赵锡军指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也将更为关注“价格”这一目标,将控制通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他指出,在未来价格走势和变化没有出现明确、清晰的方向时,预计政策依旧会主要针对抗通胀。此次在市场预期之中的利率调整,也恰恰说明了稳健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
“此时加息是管理层基于对今年经济形势发展、价格走势、国内外经济运行态势进行综合判断后作出的决策,也是为了稳定未来经济发展和价格变化预期作出的政策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表示,“加息也显示了央行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灵活性、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决心。”
我们注意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召开后,市场对“货币政策”广为关注。会议在强调把握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对“针对性”和“灵活性”进行了重申。就此,专家指出,强调针对性,就是要求不搞“一刀切”,即对宏观调控不是不分情形地统一执行,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灵活性,是因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还十分复杂,要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无疑,选择此时加息就是针对当前物价总水平较高的具体形势作出的具体应对,也是对下半年仍有可能高企的通胀压力的前瞻性、灵活性反映,因此,此次加息是货币政策进一步彰显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体现。”上述华安证券分析人士指出。
对于加息可能产生的政策效果,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加息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负利率状态。而对于加息是否会引来更多“热钱”进入我国市场的担忧,赵锡军表示,我国目前资本项目仍没有放开,因此从理论上说,国际投机资本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进入我国,因而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利率对跨境资金的影响不会很大。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专家指出,在国内外经济运行不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稳健货币政策这一基调不会在短期内逆转。然而,面对经济发展中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执行力度也尤为关键。当前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应更加关注在总量、宏观调节下的结构性问题,即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实行差异化的、结构性的措施,来解决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把关注点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上,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引导资金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在政策节奏和力度上,有专家预计,此前持续出手的调控措施可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效果观察期,“择机而动”将是下半年政策调控的主要特点。对调控的力度和频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去年年底到今年的几次加息,使利率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利率上升则更加明显,而存贷款实际利率的提高,尤其是贷款利率的大幅度上升,对实体经济也会产生相应影响。由于物价涨幅下半年可能回落,加之经济增长速度和资金流入速度放缓,未来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较小。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