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7日 07:46 来源: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信晓霁 发自北京
通用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丹·阿克森急欲让凯迪拉克的生意变得更有利可图,他在上月末开始释放将提升北美以外地区产量的信号,并将时间表指向明年,这与上海通用凯迪拉克市场营销部部长陈威旭此前的暗示不谋而合。
“2012年,”陈威旭说届时国产化将被推进,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引进更丰富的产品线。”
全球复兴
美国总统奥巴马或许是目前最为显赫的凯迪拉克用户,正如其凭借“CHANGE(革新)”的号召登上总统宝座一样,凯迪拉克也希望以变革推动品牌的全球复兴。
从1902年品牌诞生起,凯迪拉克就是美国风格的代表,可能这种美国味道过于浓重了,在欧洲人看来有些华丽得过火。2007年,凯迪拉克售出了不到20万辆汽车,其中超过85%都由美国人买走,海外市场小得可怜。事实上,中国在2008年就成了凯迪拉克最大的海外市场,销量还不足1万辆。
丹·阿克森试图使凯迪拉克变成真正的全球品牌,而不只是卖给北美买家。该公司一直想要拥有一系列能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奥迪媲美的车型,囊括大中小型号,使凯迪拉克能抗衡梅赛德斯的C级、E级和S级,以及宝马的3系、5系和7系。但现在,凯迪拉克的核心车型只有SRX和CTS Coupe, 2010年在全球售出的180724辆汽车中,两者占据了高达66%的份额。
今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凯迪拉克在15年来第三次进军欧洲高档车市场,却因为未能提供当地买家偏好的柴油引擎而受到质疑,阿克森不得不承认这一计划将变得极为艰难。
阿克森提出的另外一项战略是提升凯迪拉克北美以外地区的产量。“这将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并且能使通用汽车公司更有效地管理供应链,更接近买家。”阿克森在最近一次股东会议上称,“丰田一直是这么做的。”
明年推进国产化
阿克森将海外扩产战略的时间表指向2012年内,这与上海通用凯迪拉克市场营销部部长陈威旭此前的暗示不谋而合。陈威旭表示,2012年将推进国产化。
7年前,上海通用做了一件当时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事—将凯迪拉克引入中国并在本地投产。彼时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瓦格纳说,在此之前,通用旗下这个最为显赫的品牌还从未在美国以外的地方生产过。在他看来,凯迪拉克对于通用而言至关重要。“它代表了公司存在的含义,”瓦格纳称。
后来证明,这是个冒险的举动,2005年相继在上海投产的SRX和CTS,很快因进口零部件关税政策放弃了散件组装。
“现在国产化的就是这一个。”陈威旭指着一块背景板上的SLS赛威。
事实上,陈是凯迪拉克在华扩大本土化的拥护者,他在去年就暗示推进这一战略的可能。“是否国产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市场销量,只有销量达到一定水平才有国产的基础。SRX上市后一直供不应求,随着国内入门级运动型豪华SUV需求越来越大,SRX已经初步具备国产化条件。因此,凯迪拉克目前也正在进行积极的市场调研。”陈威旭称,“国产化从来都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市场问题。”
在权威部门提供的上牌数据中,赛威一直是凯迪拉克在华的销量支柱,占据该品牌的一半份额,其次是CTS和SRX,尤其后者2010年销量同比增幅超过10倍。而今年5月,SRX售出多达1357辆,盖世汽车研究院提供的数字显示,其单月销量甚至超出SLS赛威和CTS。
产品变革
直到今天,多数亲历2004年6月8日北京太庙之夜的人仍对当晚凯迪拉克品牌发布的盛况津津乐道,而西方媒体则称那场令人叹为观止的仪式完全具有“好莱坞盛典”的恢弘气势。
在上海通用看来,这不过是再现凯迪拉克的应有风貌,“在韦伯斯特词典中,凯迪拉克被称为‘同类中最具声望的事物’,是顶尖的豪华品牌。”彼时的上海通用公关总监任剑琼说。
没人比斯隆更有资格评价凯迪拉克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分量,这个传奇的美国企业家执掌通用公司长达23年之久,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
“雪佛兰是普通人买得起的车,别克是高档品牌,凯迪拉克则是真正的豪华轿车。”斯隆说,让旗下的不同品牌满足各个收入阶层的各种用车目的,客户随着自己人生地位的提高可以依次选购不同品牌的汽车,永远都不会离开通用汽车。
不过继任者们没能驾驶通用走上正确的道路,反而使其陷入危机。20世纪80年代,由于缺乏投入,长久恪守保守、单调的风格,凯迪拉克变得无法再吸引年轻买家,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试图降低其高达62岁的消费者平均年龄。
作为其新产品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凯迪拉克将实施一项推出七款新车型的扩充计划,这其中包括一款小型SUV、一款大型旗舰轿车、一款以Mini Cooper为竞争对手的微型车以及一款分别与雪佛兰Traverse和别克昂科雷相同级别的凯迪拉克SUV车型。
尽管阿克森急欲将凯迪拉克打造成全球品牌,但中国市场有比欧洲更多的商业机会。
今年前6月,上海通用累计在华售出14078辆凯迪拉克汽车,同比增长高达88%,仅SRX销量就高达8700辆。
陈威旭显然相信对推进国产化而言2012年是个不错的时机,“在此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引进更丰富的产品线,奔驰和宝马最初国产时的销量不也就是两三万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