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7日 10:46 来源:南方周末
玩失踪、耍赖皮、集体上演“系统升级”、在理财产品上设置“机关”……这一天是6·30,银行们“期中考试”之日
自从四万亿时代贷款狂飙突进之后,几乎所有的银行,都陷入一场争抢存款的激烈战斗,甚至同一个银行的不同支行,也因此同室操戈
存款保卫战
“听说有支行的行长为了保住存款,撒谎说自己出车祸,无法签字提款。早知道我也躲起来。”
那一天,许多家银行同时因“系统升级”暂停转账业务——准确地说,只准转进来,不准转出去。
2011年6月30日,胆战心惊的一天。
这一天,所有的银行只有一个任务——保卫存款。因为这是监管部门与资本市场的双重考核之日。
2011年以来,钱荒已是各个银行的普遍场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货币政策收紧,存款准备金率在六次上调后已达历史新高,冻住了大批资金——现在,大型银行要将存款总额的21.5%、中小银行要将存款总额的18%上缴到央行。
这意味着,银行可用的钱大大减少,而同时监管部门对于资本充足率与存贷比的要求却越来越严。而6.30,正是大考之日。“变态!”于菲如此形容这场存款保卫战。
于菲是一家国有银行的女支行副行长,所在支行地处广州繁华闹市。她戴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温文尔雅,却带领3个人一起负责着整个支行的存款指标。
有个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客户,刚好有3.5亿定期存款在6月30日到期,他们通知说要取现。
于菲简直吓出了一身冷汗,想尽办法不让客户取钱。愤怒的客户先是投诉,再是报警,折腾了一天后,双方达成协议:当天取走3000万,第二天再取余下的3.2亿。“听说有支行的行长为了保住存款,撒谎说自己出车祸,无法签字提款。早知道我也躲起来算了。”直到现在,于菲还对那天被取走的3000万心痛不已。
至于接到不计其数的关于无法转账的投诉电话,于菲已经毫不在意。
这么做的并不止于菲所在的银行,那天几乎各家银行竟同时因“系统升级”暂停转账业务——准确地说,只准转进来,不准转出去。据客户投诉,当天农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瘫痪了。
这一天,所有的银行只有一个任务——保卫存款。 (CFP/图)
决战前的秘密
这又是另外一个小秘密,银行们普遍在今年热销的理财产品的设计上花足了心思,精准配合6.30。
其实,硝烟早在黎明之前就已开始弥漫。
6月29日晚上,此前经过精心设计的理财产品们,都想尽办法让资金变成了银行的存款。
这又是另外一个小秘密,银行们普遍在今年热销的理财产品的设计上花足了心思,精准配合6.30。
一种心思是花在正在募集的理财产品上。比如,工商银行的多款理财产品,募集期结束日都是6月30日,起始日为7月1日——这意味着,打进银行账户来认购这款理财产品的所有资金,在7月1日之前都属于存款。
另一种心思则是让理财产品正好结束在这一天。比如,建设银行、光大银行都有多款理财产品的结束日期为6月29日。如此一来,理财资金赎回后,成为活期存款,而通常情况下客户不会马上就将钱取走,大部分资金仍能在银行表内安全度过大考之日。
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段时间内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过往的同类产品。即使只对比一下6月15日之后发行的产品与6月初发行的,就能发现,预期年化收益率陡然提高上百个基点,从3%一路攀升到突破5%甚至更高。
揽存大战
中小型银行出手更为“豪爽”,他们甚至能提供超过20%的年利率,或者日息千分之三的收益,即投入1000万一天,可获3万的收益。
理财产品只是这场“揽储大战”中的必备武器,而最有杀伤力的子弹则是收益率。“最初时,最高的是年收益8%的信托产品,期限是七天,但是不保本、不保收益。”于菲说,购买年收益率6%的门槛是500万,而年化收益8%的则是1000万起步——即投入1000万,七天的回报就是1.5万。
但中小型银行出手更为“豪爽”,他们甚至能提供超过20%的年利率,或者日息千分之三的收益,投入1000万一天,可获3万的收益。
很快,国有银行进行了反击。建设银行在6月末发售了一款年化收益21%的理财产品;中国银行推出了针对股民的理财产品,例如下午股市收盘后将100万股市资金转为存款,次日上午开盘前转出,即获50元收益。“我们也内部发售了一款年化收益15%的理财产品。”于菲说,但由于收益率拼不过中小银行,所以还是找不到大户,最后只能找四个中等实力的客户凑够1000万来“团购”这款产品——它三天的收益才约1.2万。
除了要跟别的银行肉搏,同一银行系统的兄弟支行也会同室操戈。
那是一场更残忍的竞争。同城或同区域的支行,相互知己知彼,部分客户资料是共享的,只需要以比“对手”略高一点点的收益,就能挖走客户。
不过,即使有客户被其他支行以这样的方式挖走,于菲也不敢逼迫属下拼命去抢客,因为6月中旬在深圳一家银行有位员工因为完不成存款任务而自杀。“我有个女同事刚失恋,如果给她太大的揽储压力,怕出事。”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2010年以前,其所在支行每年的新增存款平均为1亿左右,最多也没超过2亿。但经历了2009年的贷款狂飙后,拉存款就成了银行的重头戏,而且任务“无上限”——去年做到了14亿,是往年的十倍,但今年的目标依然被重重定在20亿。
整个支行的存款指标由于菲和她的三个手下负责,今年全年的任务是较年初余额增加20亿——与去年该行新增的14亿存款相比,增加6亿,增幅近43%。“存款在最近两年成为了头号指标。”于菲说,在2010年以前,其支行每年的新增存款平均为1亿左右,最多也没超过2亿。但经历了2009年的贷款狂飙后,拉存款就成了银行的重头戏,而且任务“无上限”。
而她2010年的存款任务完成得很轻松:经投行的朋友介绍,一家2010年初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将IPO的部分募集资金存入她的银行;还有一家“很铁”的公路建设企业也将闲置资金存了进来。加上居民存款,2010年增加了14亿,是以往每年平均的十倍。
省级分行的领导当然希望基层支行“再接再厉”,于是给支行下达了“今年新增存款翻一番”的任务。多次讨价还价后,目标被定在20亿。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各家银行对今年新增存款的任务,至少是30%—40%的同比增幅,要求“翻一倍”的也屡见不鲜。
不过,今年的“新变化”让于菲措手不及:上半年,那“存款大户”上市公司从银行取出募集资金并投入生产,而另一个大户公路建设企业,为了避免始于2009年“四万亿计划”中的工程项目烂尾,只得“倾囊而出”投入建设,手上已无余钱。
更让人忧愁的是,连居民都不愿意接受银行的“负利率”,纷纷取钱去放高利贷。据于菲了解,浙江部分地区,只要存1000万元,次日即可收到8万的利息,或者两天可以拿到16万,这让她的客户中出现了广州人集体取钱去江浙放贷的情况。
相比往年,今年6月的挑战更大:银行必须接受“月度日均存贷比”的指标考核——从2011年6月1日起,当月的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后,再计算每日的平均值不得低于75%。
就在6月29日晚,银监会下文整顿高息揽储,进一步将揽存户们的道路封住。
由于原有存款流失,在今年前五个月,于菲团队的新增存款还不到1亿。而上级对于菲在6月份的要求是:一个月内要增加5亿。
7月4日,经结算后,于菲的支行上半年新增存款月3亿,没有完成规定的任务。
从事银行业务近十年,于菲第一次觉得银行的工作这么累,也是第一次体会到执行“不可能的任务”的感觉。她决定离开这个行当,去一家基金公司。
(应被访人要求,文中于菲为化名)上一页1下一页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