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商业模式决定新能源车未来

2011年07月08日 07:45 来源:经济日报

  全球汽车业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市场减量、竞争格局变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已呈现出重新出发的姿态。新能源汽车正成为各方竞争的热点。早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由于各国企业的侧重点不同,美国企业的氢燃料电池车、欧洲企业的清洁柴油以及日本企业的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今谈及新能源汽车的成功案例,只有丰田普锐斯。它于1997年发售,截至去年10月,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大关。

  事实上,一款新能源汽车的成功与否,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它能否成为可以与传统汽车相媲美的“主流”车型。消费者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首要因素是配套设施少;第二是技术不成熟、质量不可靠;第三是车价太贵;第四是保有量低;第五是优惠政策太少。

  普锐斯在全球市场的成功,丰田公司最大的着力点在于,要使消费者相信混合动力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停留在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一度在美国市场,丰田汽车给出1000美元的折扣,仍然卖不出去一辆普锐斯。丰田尝试通过两年的努力,来发展与消费者的对话。同时将目标市场分为“早期应用者/技术的开拓者”,“环境友好者”及“价值意识”三大细分市场,针对不同人群来培育市场,终获成功。

  当然,每一种商业模式的成功,都不具备照搬套用的价值。普锐斯的成功不是整体混合动力汽车,也无法带动电动车商业模式的成功。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目标就是确立起产业架构和商业模式。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就算把产品开发出来,企业也难以盈利。

  采访中,有学者谈到了历史上电动车的两次大发展,但最终没有形成电动车产业。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的电动车推广运用的是“整车和电池整体销售,再加自充电网络”的模式;无疑将巨大的市场压力全部转给整车制造企业,在没有相当市场规模的支撑下,企业无法摊薄成本,在价格上尚无优势,最终电动车没有继续深入发展起来。

  因此,我们更加需要探索符合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并配套制定技术路线。正确的商业模式是电动汽车各个产业链的盈利保障,在这个基础上制定配套的技术路线,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整车、动力电池和充换电设备的通用性标准,才能够配套生产出可用、可靠和安全的新能源车,才能够为技术进步搭建成熟的孵化平台,推动新能源车早日实现产业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