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四川经济界泰斗辛文逝世

2011年07月10日 05:16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生平

   辛文:高级经济师、教授。生于1931年1月,1944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晋绥边区、西康省工作。历任晋绥分局党校卫生队政治指导员;西康省财委、计委副科长;四川省计委副处长、处长、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共四川省委支农办常务副主任;四川省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四川省计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书记;四川省体改委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财经领导小组成员;中加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三峡省筹备组副组长、党组副书记;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职。退休后仍作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副主任,活跃于四川经济舞台。

   昨日下午3点35分,四川经济界泰斗辛文教授因突发脑溢血救治无效逝世。7月3日下午,辛文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当天住进华西医院开始接受治疗。7天后,主治医生宣布辛老死亡。

   辛文出生于1931年,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川省计经委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退休后仍作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副主任,活跃于四川经济舞台。

   辛老作为四川经济界的泰斗,在2005年左右最早提出了成渝一体化的构想,也是四川“十二五规划”的专家委员会一员。

   2005年最早提出成渝一体化构想

   中国国务院今年正式批复出台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要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2020年,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成渝两地走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是成渝两地多位学者专家的心愿。”成渝经济区规划发展上升至国家层面的战略,曾让辛文感慨万千。早在2005年前后,辛文与成渝两地多位学者专家就曾提出成渝一体化发展的构想,“那算得上成渝经济区的‘雏形’了。”

   “成都能够在技术和金融服务上为重庆提供便利,而重庆可以在交通、轻型机械制造上为成都提供便捷。重庆便捷的水上交通,可以为成都平原产品的外运提供便利。”辛文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随着成渝高速铁路的通车,成都和重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视为一座城市,“以后高铁普及了,完全可以住成都,在重庆工作。”

   “需求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协商才能最好地了解双方需求,将成渝两地的需求考虑周全。”辛文建议,成都和重庆两地政府可以通过协商,统一规划和布局,“集合双方优势,将现有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同时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从当前情况看,成都的优势在于金融、商贸、电子工业、旅游产业,而重庆的优势在于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物流。在辛文眼中,这是比较合理的搭配,很明显的优势互补,这完全可以进行协同发展。

   为四川民企发展说真话

   祖籍山西的辛文1949年就进入四川经济系统工作,曾担任四川省体改委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财经领导小组成员等,退休后仍在用真知灼见发挥余热。辛文在经济界是出了名地敢说真话。

   “这些年我为四川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说了真话。”辛文并不讳言,以前曾经有人不理解他,问他,“你是搞计划经济出身的,怎么净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辛文理直气壮地回答,“只要有利于解决就业,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那么就应当支持。”

   华西都市报记者罗曙驰

   ■谈四川经济

   十年之变颇为欣慰

   辛文今年3月份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谈起四川的十年,颇为欣慰。对于四川经济的十年,辛老感受最深的,是一个变字。“这个‘变’字,有三方面体现。发展规模大了,速度更快了,效益也出来了”。他说,在过去三年,四川企业主要面临两大困难:一个是特大地震灾害的影响,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困难面前,四川企业没有退缩,反而发展得更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四川企业家不畏困难,主动有为,抓住了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机遇,采取了化危为机、克难而进的有效措施,为四川经济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这些企业并没有盲目追求发展速度,他们更看重发展的质量。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

   ■谈“十二五”

   结合四川实际转变发展方式

   作为四川“十二五规划”的专家委员会一员,辛文在去年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与2009年四川14150亿元的GDP经济总量相比,当年四川地方财政收入只有1100多亿,而有些相邻省份虽然经济总量不如四川,但地方财政收入却多出两三百亿。这个比例的差别,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四川的生产效率不高。

   “希望看到四川大量的企业在“十二五”期间能用技术改进手段,来提高产量和扩大规模。”辛文还认为:“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才是最重要的。强调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并不意味着把过去的完全推倒,而是要提高发展水平。” 华西都市报记者罗曙驰

   ■谈企业家

   四川企业家不比沿海差

   辛文2010年接受采访表示:“四川企业家并不比沿海企业家差,只是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原因,导致我们发展相对滞后。当前,四川发展正处在爬坡上坎、蓄势突破的关键时期,四川企业家大有可为。四川一定能涌现出更多的明星企业家。”

   “在2009年,四川表现突出的企业家很多。他们在努力发展企业的同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支持灾区农房重建和农村教育的恢复发展。”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据四川在线、四川日报、金融投资报等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