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1日 01:0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9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个新国家前身为苏丹共和国南部自治地区,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恐怕也是最贫困(至少是之一)的国家。在这个新国家的首都朱巴,一个由夯土填成的“广场”,举行了一场独立庆典。
南苏丹的独立实现了和平,顺应了原苏丹南部人民的意愿,也是原苏丹北方以建设性的务实态度努力推动的结果。这有利于东非的和平稳定,有利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
南苏丹的独立之路是曲折的。两场苏丹内战,长达数十年,导致无数平民丧生或流离失所。2005年以来,正如此次赴南苏丹参加独立庆典的胡锦涛主席特使姜伟新所说,苏丹北南双方“铸剑为犁”,通过签订全面和平协议结束了苏丹内战。今年1月,苏丹南部公投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民支持独立,而苏丹政府也对此予以承认。北南双方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与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造就了南苏丹以基本和平的方式独立。
南苏丹问题在本质上是殖民主义的恶果。19世纪末,苏丹与乌干达同时沦为英国殖民地。不过,为了其统治起见,英国殖民者将原本在文化上密切联系的乌干达与苏丹南部“分而治之”,而将阿拉伯人为主的苏丹北部与黑人为主的苏丹南部合并统治。“二战”前后,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转而策动苏丹南部从北部分离出去,欲图实现其“东非联邦”计划。这些是造成苏丹北南双方隔阂乃至数十年冲突的历史原因。
2005年的全面和平协议,宣告了苏丹北南双方走出了殖民主义的历史阴霾。两个在人种、文化、历史和心理等各方面完全不同的国度,告别了流血冲突,试图走上一条和平、发展、合作的道路。苏丹总统巴希尔成为第一个访问南苏丹的外国元首;而前苏丹第一副总统、现南苏丹总统基尔也承诺,“今后不再会有战争”。
然而,这个国家的未来之路未必平坦。旷日持久的战争给南苏丹以及周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创伤。那个由夯土填成的、坑坑洼洼的“独立广场”提醒人们,南苏丹独立之后面对的最紧迫的要务就是发展。
南苏丹石油储量丰富,农业等产业潜力很大。但是,长期以来,南苏丹的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总体而言,南苏丹国民还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全国只有100公里左右的柏油路,学校也都非常破旧。联合国数据显示,南苏丹90%人口生活在国际贫困线(每天生活费用1美元)以下,90%以上的成年人是文盲。更可怕的是,当地还有25种世界上其他地方早已绝迹的致命性热带疾病。当地人平均寿命不到50岁,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住房条件极为恶劣,很多人还住在简易棚、茅草房甚至帐篷里。
此外,独立后的南苏丹还面临着很多政治问题。在南方还未正式立国前,已有7支反政府武装部队扬言要推翻政府。南苏丹与北苏丹也仍存潜在冲突。地处北南交界的阿卜耶伊地区归属何方、石油利益如何分配、总额380亿美元的外债如何分担、白尼罗河水资源如何调配等,都可能是北南再次爆发冲突的导火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和平的环境,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成为这个新国家必须首先面对的困难。
中国与包括南苏丹在内的非洲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曾向苏丹南部派出医疗队。1995年以来,中国与苏丹南部开始建立石油合作。独立后,南苏丹财政收入的98%以上将来自石油开发。石油合作将是中南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面和平协议的见证国,中国一贯坚定地支持苏丹北南和平进程,主张双方通过对话与协商妥善解决分歧,积极地做各方工作,为有关方面达成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中资企业在原苏丹的经贸活动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南北苏丹均采取保护措施,支持中资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当然,在北南双方未来石油利益的博弈过程中,中资企业如何实现自身诉求并求得共赢,也是一个考验。
基尔总统曾作为原苏丹南方自治政府主席两次访华。目前,中国与南苏丹已正式建交。中方支持南苏丹加入联合国。而中国派出了以住建部部长为团长的代表团,也体现了中方对发展南苏丹经济的支持。在良好的外交与经贸工作下,中南关系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也衷心地祝福,这个新生的国家能够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走上发展与繁荣之路。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