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1日 05:41 来源:金融时报
袁闻
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商业预付卡的管理作出了规范。根据《意见》,商业预付卡将实行分类管理,达到一定额度的预付卡购买须实名登记;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多用途预付卡,否则,将以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业务予以查处。
《意见》中指出,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商业预付卡市场也存在监管不严、违反财务纪律、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突出问题,严重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意见》,深得民心,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同时,人们注意到,预付卡品种繁多、使用范围广泛,商业预付卡只是众多预付卡中的一种。由于商业预付卡的介质通常是磁条卡,所以无论从使用范围,交易量来说,都只占预付卡很少的部分。《意见》的转发,不仅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秩序,遏制腐败行为,也为预付卡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那么,预付卡是怎么回事,离线式、非接触式预付卡为什么能大行其道?深入了解预付卡,就会从中得到答案。
预付卡是怎么回事简单地说,预付卡就是预先在卡中存入金额,交易时直接从储值账户中扣除交易金额的电子现金。所以,它又叫储值卡、消费卡,顾名思义就是先付费再消费的卡片。我们平常使用的移动电话卡、公交卡、加油卡、食堂用餐卡、商场购物卡,等等,都是预付卡。
按卡基材质的不同,预付卡有磁条卡和芯片卡。随着技术的发展,制卡成本下降,离线式、非接触式芯片卡正逐步替代磁条卡。芯片卡不仅可以实现非接触、离线支付,同时在可靠性方面也大大优于磁条卡。
预付卡是个新兴市场,其利润丰厚,毛利率通常在10%以上。预付卡发卡量动辄数千万张,资金以亿元计。预付卡不但每年都有新增市场,在预付卡上沉淀的资金也相当可观。以某大城市交通卡为例,该市2005年的交通卡量约850万张时,沉淀资金约60亿元人民币;2009年交通卡量突破2000万张,沉淀资金已经超过百亿元。
预付卡市场为什么巨大预付卡市场何以如此巨大,它的动力在哪里?
首先,预付卡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预付卡特别是非接触式芯片预付卡适应了现代生活快速、高节奏的需要,就好像是为现代生活量身定制的一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非接触、离线预付卡,在高峰时的公交、地铁会是什么样子?同样很难想象,在商贾云集的写字楼,就餐集中的“饭点”,如果没有非接触、离线预付卡,又怎么可能用现金、签名卡就餐交钱的情景了。
可以说,预付卡这张小小的卡片,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它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就像汽车,既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也会发生交通事故,带来麻烦。因此,就要建立交通法规进行管理。管不是禁,对汽车是这样,对预付卡也是如此。
其次,作为“电子现金”的预付卡具有优势。
预付卡定位是小额支付,也被称为“电子现金”。它既具有现金非实名制、脱机使用、环境封闭的特点,又具有现金交易不具备的三个优点:一是节省交易时间,使用预付卡可以省略交易中的点钞和找零时间;二是在交易成本方面,预付卡的清算成本低于现金管理成本,降低钞票清点、运输等人工成本;三是可以帮助商户降低雇员偷窃、外部抢劫的风险。
预付卡与银行卡相比,在交易时有两个优势:无须签名和密码校验(其中签名主要对信用卡,密码校验主要对借记卡),可以节省交易时间,并且减少了清算成本。当然,与银行卡相比,预付卡受理终端受行业、地域、金额等因素的限制。银行卡的可接受性要大大高于预付卡。
第三,技术进步成为可能。
以前的银行卡(包括预付卡)基本都是磁条卡,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IC卡正逐步取代磁条卡。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地换卡,预计2015年现有的磁条银行卡全部要用IC卡代替。由于IC卡的大规模使用,可以支持脱机小额支付,可使用非接触界面,实现即刷即走的快速支付。预付卡将能够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得到使用。
201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我国银行IC卡的行业标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CJR/T0025-2010)(业内简称PBOC2.0标准)。[PBOC:people'sbankofChina]
新版PBOC2.0标准与2005年标准(CJR/T0025-2005)相比,分别在第9部分的“电子钱包的应用”和第11部分的“非接触卡通讯规范”中增加了非接触卡的技术标准。这使得非接触预付卡有了技术规范,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技术保障。
第四,参与各方实现共赢。
预付卡的“运营”通常包括这样四个环节:发行方、商户、持卡人和清算机构。这四个方面在预付卡“运营”的过程中,各取所需,实现共赢。
在发行方面:其收益有两方面,其一:预付卡发行的过程也是持卡人向预付卡运营商预付资金的过程,持卡人在使用预付卡在零售商处消费后,运营商才把相应的金额划给零售商。同时,持卡人在使用预付卡的过程中,为继续使用还会向预付卡中续存资金。因此,运营商始终掌握数目庞大、无须付利息的沉淀资金。可以为运营商带来利息和其他收益(如在某大城市的交通卡上,沉淀的资金有上百亿元)。
其二:交易手续费也是收益。例如,从出售预付卡中获得手续费、押金等。而且,大部分持卡人用光卡中余额后不会退卡。
在商户方面:预付卡使商户从现金处理中解脱,降低假钞、盗抢等风险,提高支付效率和营业额。虽然商户在用卡环境上要投资,并且要给提供服务的银行和网络运营商费用。但是,商户提高的销售收益和运营效率通常大于支出成本。
在持卡人方面:持卡人获得的主要是支付的便利,购物方便,不用找零。有的发卡机构设立积分奖励,持卡人会得到额外的折扣和服务。
在清算机构方面:如果有多个机构发卡,或者预付卡在不同的系统使用(如某些城市的交通卡既可乘车,也可在超市购物、美容店美容),就需要一个清算机构,负责跨机构地组织清算,清算机构按次或量收取费用。此外,预付卡的代理发行商和代理充值机构(通常是售报亭等小店)也能够参加分润。
预付卡应当怎样发展既然预付卡有这么多益处,在防止腐败的同时又当如何发展,做到为我所用呢?
香港八达通卡可说是最为成功的预付卡,从香港八达通卡可以得到启示,做到规范发展。
1997年,八达通卡由香港几家主要的交通运营商投资的GreativeStar公司运营。起初仅仅是一张电子车票卡,用于公共巴士、地铁、轻轨、轮渡的自动收费。后来,GreativeStar公司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许可,将八达通卡逐步扩展到非交通领域。目前,八达通卡的使用范围已经扩展到便利店、餐厅、公用电话等方方面面。从1997年8月香港八达通卡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其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张,平均每天发生交易1000多万笔,日交易金额超过1亿元港币。
香港八达通卡是预付卡的一个成功范例。从它的发展,人们更看到预付卡的前景。同时,它的成功也给人们启示,预付卡跨界发展是方向,多卡合一是发展趋势。预付卡与银行卡、身份卡等应用相结合,实现一卡多用,是具有生命力的发展模式。
香港八达通卡逐步扩展到非交通领域,是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许可后进行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今后任何非金融机构如要发行多用途预付卡,需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这为预付卡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