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011年07月09日 05:11 来源:金融时报

   何德旭: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多管齐下群策群力

  我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既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更要多管齐下,群策群力。

  从最基本的方面来讲,就是要增强金融的包容性,消除金融的排斥性。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还缺乏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中介结构、金融产品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体系在配置金融资源的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城市化、国有化和规模化倾向,从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性。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还难以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从主流金融机构获得合意的、低成本的、公平和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很显然,金融排斥性的存在,极大地扼杀了中小企业进一步享用更广泛金融服务并借以合理安排生产、谋求发展、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因此,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在金融服务方面降低金融排斥性,增强金融包容性。一方面,要力图使现有的金融体系尽可能地向所有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发展新的金融机构和替代中介机构,向受到金融排斥的中小企业提供和传递金融服务。在金融包容性发展方面,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其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一是增加中小企业接近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二是开发并提高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三是将金融服务的价格控制在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之内;四是提高中小企业的金融认知能力;五是改进政府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

  具体到商业银行方面,我认为必须切实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虽然近年来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积极货币政策的鼓励下,在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的推动下,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截至2009年底,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尽管比2008年增长了近30%,达到了14.43万亿元,较以往有所改善,但也仅占当年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36.10%。特别是,如果从中小企业这一群体的内部结构考察,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及个体这三类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还有所恶化。在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获得的贷款数量没有明显的减少,而为数众多的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资产规模较小的微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的处境和待遇依然处于明显的弱势。很显然,在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经营模式下,虽然中小企业贷款的总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些因素尤其是所有制背景问题、企业规模大小问题等等,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这显然与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相称、不匹配。因此,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从理论上分析,商业银行是否提供贷款、以何种方式提供贷款,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能降低交易成本以提高利润率。而中小企业最大的特点恰恰在于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因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便成为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可获性的关键。因此,一是要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技术创新,开发更多的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品种;二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市场细分工作,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设计信贷产品;三是要在新型的交易型贷款技术上进行大胆探索,通过中小企业贷款技术的引进与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控制问题。比如,随着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可以逐步探讨推出中小企业信用评分技术,发挥信用担保机构在风险处置上的特殊优势以促进抵押担保型贷款的发放;也可以考虑把以保理、动产融资、信用评分贷款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贷款技术作为大中型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市场交易型贷款的重要手段。四是要以多样性信贷合约设计为改革方向,综合运用多种信贷技术,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五是要在发展思路、组织结构和运作形式上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科学定位及合理安排,以更好地重塑其支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经济功能,包括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制度,建立市场化的再担保体系,以提升担保机构信用,补偿担保机构代偿损失,从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六是要发展更多的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低交易成本,具有产权结构优势、市场效率优势、信息优势和灵活经营的小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要发展与小企业相适应的小型金融机构”。

  除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以外,这是间接融资方面的需要,我认为,在直接融资方面也应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渠道与选择。包括促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鼓励并促进保理、租赁、风险投资、商业信用、典当等非银行融资工具和市场的发展等,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更多的渠道。工信部去年就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稳步扩大发行规模,参与推进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票据的发行工作。开展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但这些方面仍然进展不大。

  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寻求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除了商业银行和直接融资的发展以外,各级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中小企业自身都要积极介入,并各司其“职”。商业银行要创新信贷技术,要打造高效的资本市场融资平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政策环境,监管机构要注重改善金融结构并加强银行监管当局的能力建设,中小企业要不断“硬化”自身信用。

  最后,要特别强调加强执行力。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许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但其中相当多的并没有付诸实施或者贯彻落实得不好。因此,要全面提高政策执行力,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使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谈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最近一个月,我跑了四五个省,从江浙一直到西部,跟企业和银行交流比较多。

  首先,我同意各位专家意见,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性的难题。这与中小企业规模小、未来发展不确定性、财务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成本比较高有关。

  这些年,大家都在讲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这段时间中小企业融资难呼声更突出?我认为与一些因素有关。我认为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与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确是有关的。在银行信贷收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到底会得益还是会受损?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我在调查中问银行管理人员:现在央行贷款管得这么紧,你们把钱投到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他们回答当然要先保大企业。因为大企业都是长期客户和核心客户,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必须维持。另外,银行给大企业资金以后,不仅是放贷款,还有利于银行维持存款。因为现在银行存款非常紧张,从大企业那里获取存款也非常重要。所以说,根据调研的结果,在信贷规模收紧情况下,在银行信贷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大企业获得的多。

  今年以来,从货币总量到银行信贷都在收紧,但是我们却感觉社会融资总量似乎并没有明显收缩。由于表内收紧了,银行通过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等方式,同样能把钱通过表外方式转移到一些企业项目上去。今年1~5月份,银行放贷资金大概只有300多亿元,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超过了8万亿元,当然这8万亿元不一定都往企业上投。但是我们判断这8万亿元至少能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是直接投到企业项目里面去的。

  我们再来看看银行的理财产品选择的项目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企业,是否有中小企业。我们也找到一些数据,发现都是一些大型企业、大型项目,包括地方政府的一些项目。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社会资金总量相对收紧以后,中小企业受损的程度高于大型项目和大型企业。

  其次,中小企业融资难跟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被削弱有关。现在沿海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呢,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电荒,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企业盈利空间大大削弱。盈利空间被削弱,意味着银行给企业放贷的风险增大了。

  再次,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呢?第一,加息对中小企业融资是有帮助的。我们在杭州调研的时候,有一家银行行长对我们说,现在做中小企业贷款越做越迷茫,风险性、不确定性在增大。大型企业只要愿意贷款,银行就得给钱,否则企业转户银行损失非常大。银行把利率水平提高以后,使得这些大企业自己感觉资金成本太高,他会主动放弃从银行贷款,主动去发股票,使资金腾出来给中小企业放款。建议把大型企业业务从分支机构抽到银行总行上面来,这样逼着分支机构只能搞中小企业服务。在宏观调控方面,我们认为还可以继续进行一些调整,比如监管部门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小企业贷款可以不计入存贷比等鼓励政策。今后还可以继续研究、考虑怎样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在银根不松动的情况下,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第二,减税问题非常重要。中小企业盈利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无论是成本升高、劳动力、汇率方面的影响,企业经营越来越难。既然国家要支持中小企业,当然要从税收政策方面考虑给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进一步减税。对于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积极性,是不是也给银行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给予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第三,还要继续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改善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来讲,过于担心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其实说明其甄别和判断风险能力不高。怎样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最后,我想强调,发展资本市场非常重要。中小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强,银行投放贷款的风险的确是存在的。那么什么人愿意承担风险?当然前提是能够得到股权、得到分红。有了高收益,投资者才愿意去承担风险。因此,发展资本市场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非常重要。

  我国资本市场也存在“傍大户”问题。从中小板到创业板,门槛能不能再降低一些?我认为还可以再降。现在资本市场似乎有一个错误观念,就是所谓“靓女先嫁”。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资本市场先挑好的企业上市。其实这种观念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投资者是有不同偏好的,投资者并不都是风险厌恶型的。可能一般人买比较稳的企业股票,有的投资者就想买一些风险比较大、但是未来收益非常高的股票。因此,资本市场要继续降低门槛,监管机构要管好信息透明度,管好信息真实性,差的企业也可以让他上市。不但要“靓女先嫁”,还要“丑女无敌”,“丑女”其实最需要融资,要放水养鱼。

  左小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关于中小企业。一是可以在短期内,从银行信贷额度中专门划出一个特别规模,支持坚持主营业务发展的、有定单的、存在短期资金周转压力的公司。对于多元化,特别是转型房地产、土地买卖、投资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就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二是通过政府成立担保公司,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推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三是扩大真正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草根金融、小额信贷金融公司、民间银行、社区银行,要防止投资“投资”的民间信贷公司的发展趋势,要防止社区银行不断跨地区扩张。四是扩大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五是长期来说,成立台湾那样的中小企业银行,扶持有成长性的公司。成立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中小企业转移、转型和转行,投资新兴行业的基金,引导产业政策的实施。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生生死死也是规律。特别是大量的就业需求增长,其中700万是大学生,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资金成本、土地资金成本都在提高的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不能单靠资金宽松能够解决问题。中小企业自己要思变,求发展,才能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宗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积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伴随着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确实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一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明显上升,有些已达到10%左右的水平,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甚至引起部分倒闭,经济增速也有所下降。但也应该看到,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的困难是结构调整的结果,并不仅仅因为货币收紧。不应该把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归因于货币政策的转向和收紧。中小企业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涨,包括人工、材料以及能源等,在需求萎缩的背景下,这意味着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大幅下降,那些竞争能力不足、效率不高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中小企业融资难可从两个方面看,一是贷款难易程度,二是成本高低。近几年,不少银行已经开始把中小企业贷款放在战略位置,在银行看来,中小企业贷款将是银行业未来发展与生存的重要基础。目前已根据银监会的要求成立相应机构,专门负责中小企业贷款,在整个信贷计划也有相应的切分,并创新了有关贷款方式和流程。

  未来应努力改善融资环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打下基础。最重要的是完善、落实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的相关精神。通知的落实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很不够,落实通知精神存在的主要难点有:发债规模小、成本高、市场销售难,不易操作;中小企业贷款按个贷处理从操作上需进一步细化程序;没有配套措施,提高风险容忍度存在难度。建议进一步完善:允许银行发行一定额度的债券,所筹集资金定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在提高中小企业风险容忍度的同时,国家财政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补贴,简化不良贷款核销程序。此外,还要求企业注意完善信用体系,并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竞争力,这是解决融资困难的根本。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