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风险点

2011年07月11日 10:53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其目标是控制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但紧缩持续到今年年中之时,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条已极度紧绷。宏观经济政策被置于典型的两难之中:放松紧缩,则通胀重来;继续紧缩,则经济增速下滑。

  决策层近期释放出的信息也印证了宏观调控的难点:“处理好经济发展、调整结构、控制通胀三者的关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与此同时,一系列唱空中国经济的言论,开始出现。

  围绕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风险,《财经国家周刊》编辑部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判,希望借这一组深度报道,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一次全景式展示。

  中国这一巨大经济体也已认识到出现的相关风险,“纠错机制”开始启动。对其前景判断,应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人们担心中国能否遏制住通胀,同时维持其快速发展步伐。对此我明确给予肯定的回答。”

  短期来看,掣肘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点,其一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负债。最新的审计署报告表明,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负债达10.7万亿元;其二是民间借贷。令人忧心的是民间借贷有多少来自影子银行?这种短期借贷的利息之高,已触及诱发系统性和地区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此外,超调引发硬着陆、过度投资、热钱流入等一系列风险的警讯还没有解除。

  明了中国经济体存在的风险点,探寻中国宏观政策的长期趋势与出路才是关键。中国仍然有相当多的“牌”没有全部打出,诸如城镇化、工业化和启动新一轮改革,这些增长的动能,仍将在中长期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我们注意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关于改革的讲话:“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观察者建言,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高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活力和效率,才能将经济转向自主增长路径,将经济运行风险降到最低。

  •宏调七月攻略

  面对已然世界第二的庞大经济体,中国政府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在盯紧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还要用“第三只眼”盯紧自身,防止发生“政策操作性风险”

  •地方债腾挪

  中国经济不断积聚的风险,若控制不好,将在一个无法确定的时间和地点,以无法预知的方式爆发

  •资金链风险

  情况正在起变化。“过去的政策是有效的,现在由于结构发生变化,效果并不像原先想的那么高效,所以就出现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短缺并存的现象”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