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渤海溢油油田再现油带 康菲被指上演"真实的谎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7-12 10:25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在渤海蓬莱19-3油田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发生溢油的迹象,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

  7月11日,国家海洋局公布,根据7月10日卫星遥感信息,在渤海蓬莱19-3油田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且经进一步海底探测发现,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发生溢油的迹象,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

  渤海溢油油田再现油带康菲被指上演"真实的谎言"

  渤海蓬莱油田再现油带

  7月10日,国家海洋局海洋环保司、中国海监总队和北海分局有关监管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再次登检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的B平台和C平台,监督检查相关溢油处置工作进展。

  据新华网报道,国家海洋局11日发布消息称,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B、C平台附近10日再次出现油带,其中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记者11日16时许乘坐中国海监总队直升飞机飞赴溢油事故现场上空,目击了溢油和清理作业现场。

  大约25分钟后,首先到达蓬莱19-3油田C平台作业区域上空。为了观察得更加仔细,飞机下降到离海平面40米左右低空进行盘旋。尽管海上泛起薄雾,但还是可以清晰看到一条千米以上的油带浮在海面。五艘红色和蓝色的消油船围绕在C平台周围,船边的吸油拖缆和吸油毡正在不停进行消油工作。

  随后来到B平台上空,浓雾中,平台上微弱的油气火光闪现,两个巨大的钻井平台连在一起,矗立在渤海湾的中央。一艘红色的吸油船正在平台附近工作,但因为雾气太浓,没有看到明显的油带。

  根据7月10日卫星遥感信息,在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且经进一步海底探测发现,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可能发生溢油的迹象。

  今年6月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报告,称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发现不明来源少量油膜。

  6月8日,康菲公司再次报告,B平台东北方向附近海底发现溢油点。北海分局组织专家分析,认为根据卫星遥感、油指纹鉴定以及专家会商,确认溢油来自蓬莱19-3油田。

  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此次蓬莱溢油事故发生在距离龙口70公里、长岛60公里和秦皇岛170公里处,溢油污染受风向和海流影响主要集中在19-3油田周边和西北部海域,溢油事故共造成劣四类海水面积840平方公里。

  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利用卫星、航空遥感、船舶监视监测等手段,对以蓬莱19-3油田为中心的4600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了监视监测。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溢油影响范围、溢油对海水水质、沉积物影响评价工作。

  本次溢油单日最大分布面积达到158平方公里,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达到历史背景值的86.4倍。

  从中国海监总队获悉,目前中国海监总队每天有4艘船舶和2架飞机值守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区域,其中每个平台上都有2名海监工作人员驻守,加紧进行环境水质监控,并进行调查取证,加快进行案件查处。

  蓬莱溢油未尽康菲被令速堵

  国家海洋局7月5日通报了蓬莱19-3溢油事件,国家海洋局表示,油田B平台和C平台的溢油分别于6月19日和21日得到基本控制。除B、C平台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现以外,海面已无明显漂油。同时,国家海洋局已要求康菲公司,继续查找B平台海底溢油确切原因,及早封堵溢油源。

  次日,康菲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称,海底渗漏点已被全部堵住。

  国家海洋局称,在检查中,联合检查组发现C平台仍有少量的油花溢出,根据7月10日卫星遥感信息,在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而且经进一步海底探测发现,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可能发生溢油的迹象。检查组现场了解到,溢油原因的排查进展缓慢。

  对此,联合检查组严肃提出,康菲公司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尽快查找漏油的真正原因,在安全作业的前提下,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

  同时,联合检查组还明确要求康菲公司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溢油的相关情况如实并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布。3123>>

  在渤海蓬莱19-3油田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发生溢油的迹象,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

   渤海或再漏油真正原因仍未找到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7月11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6月17日出现溢油的蓬莱19-3油田C平台目前仍有少量的油花溢出,根据7月10日卫星遥感信息,在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且经进一步海底探测发现,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可能发生溢油。

  7月6日,蓬莱19-3油田的作业者康菲公司曾表示,在渤海湾作业区已没有任何油膜,油膜的源头已经被控制。

  而海洋局昨日发布的信息表明,蓬莱19-3油田溢油的真正原因仍未找到。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保司、中国海监总队和北海分局有关监管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10日再次登检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的B平台和C平台。联合检查组表示,在溢油事故现场发现,蓬莱19-3油田溢油原因的排查进展缓慢。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信息显示,B平台和C平台的溢油事故分别在6月19日、21日得到基本控制,但是近一段时期以来,仍有少量漂油在平台附近出现。根据7月10日卫星遥感信息,在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且经进一步海底探测发现,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可能发生溢油。

  康菲中国公司企业传播和企业社会责任总监薛东明昨日表示,溢油平台附近确实仍有作业船进行围油作业,油面清理工作仍在进行。B平台溢油的真正原因仍在查找中,目前尚不能预计何时能够给出最终的结果。

  对于蓬莱19-3油田目前仍在溢油的情况,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表示,浮油的清理工作由康菲公司负责,相关情况可进一步咨询作业者。

  国家海洋局相关工作人员说,该局相关领导现在仍在蓬莱19-3油田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督促康菲公司采取措施,尽快查找漏油的真正原因;在安全作业的前提下,要求康菲公司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

  此前,康菲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事故发生后立即向有关监管部门做出了汇报,并未违反中国的法律。而且由于此次事故原因复杂,为了不误导公众,在事故发生一个月后才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对此,联合检查组昨日明确要求康菲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溢油的相关情况如实并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布。

  自然之友公众参与议题负责人常成说,康菲公司至今都没有对公众完全公布相关信息,缺乏向中国公众及时发布最新情况的诚意。事故已经发生1个多月了,康菲公司仍未对“瞒报”行为有合理的解释。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毛寿龙表示,政府部门和相关责任公司都应该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海上漏油事故属于公共事故,及时向公众发布真实情况,才是应对事故的更有效方法。我国应该建立更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督促企业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

  上演“真实的谎言”?

  据新京报报道,康菲公司和中海油之所以能够隐瞒事实,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身份特殊而导致的行动上的傲慢 不仅仅是对普通公众的傲慢,还有对于监管机构的傲慢。

  11日,国家海洋局发布消息称,根据7月10日卫星遥感信息,在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且经进一步海底探测发现,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可能发生溢油的迹象。而根据美国康菲石油公司7月6日就渤海湾油田漏油事件进行的说明,当时海底渗漏点已被全部堵住。

  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这意味着海底渗漏点并未被全部堵住,为何美国康菲公司却在早先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海底渗漏点已经被全部堵住?对此,存在两个可能,要么就是在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康菲石油公司并未就该渗漏事件的全部真相向公众披露;要么就是在6日以后该油田又发生了新的泄漏事件。

  7月10日曾有报道,前一天在溢油海域现场看到,十余条大型作业船仍在进行围油作业。现场工人称,油面清理工作仍在进行。次日,国家海洋局即发布消息称仍有溢油现象。由此可见,康菲石油公司此前没有说实话。而且,如果没有媒体的持续跟进,溢油现象很可能会蒙混过关。3<<123>>

  在渤海蓬莱19-3油田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发生溢油的迹象,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

  那么,涉事公司发布信息为何总是遮遮掩掩?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因素:专业上的自负和行动上的傲慢。发生在远离陆地的漏油事件,若非有专业人士的参与,普通公众很难知悉事件的真实原因。涉事公司过分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忽视了政府监管机构的专业能力和公众对此事的关注度,以为可以通过搪塞就可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因此在事发之后,封锁消息就成为这些公司的第一选择。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6月份出现漏油事件之后,康菲公司和其中国股东中海油没有在第一时间宣布此事件的原因 他们以为可以在不被关注的情况下悄悄将海底渗漏点给堵上。

  但是,仅仅以专业的自负来解释还很不够,康菲公司和中海油之所以能够隐瞒事实,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身份特殊而导致的行动上的傲慢 不仅仅是对普通公众的傲慢,还有对于监管机构的傲慢。

  石油行业在中国是属于高度垄断,“石化三雄”的能力不仅仅是在经济意义上的垄断,同时还体现在他们行政级别上的高配。虽然以政企分开为目标的国企改革已经进行十多年,但是大型国企的行政地位却未发生变化,甚至越来越强化了。可供佐证的是,三家石化企业的领导人在行政级别上都是享受省部级待遇。

  国家海洋局作为负责海洋环境监管的机构,从行政级别上而言,并不见得就比中海油高。在现实逻辑下,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能有多大的力量来对这些公司进行监管,是大有疑问的。在这样的情势下,涉案公司隐瞒事实也就不必“大惊小怪”。

  要打破康菲公司隐瞒事实的怪现象,可行之计就在于提高监管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执法力度,国家海洋局派出的联合检查组当前提出了“严肃”要求,但是到底有多“严肃”,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如果就是不听,联合检查组能拿出什么“严肃”手段?

  从漏油事件发生对外封锁信息近一个月,到现在上演“真实的谎言”,涉事公司的表现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监管部门必须加强执法力度,让事件的善后进入正常轨道,否则,不仅伤害监管部门公信力,还会埋下更多隐患。

  中海油炼油厂又遇爆炸

  周一早晨眼一睁,微博(http://weibo.com)满屏尽是中海油,居然,渤海漏油之祸未完,中海油大亚湾炼化项目爆炸又接踵而至……

  在灾难南北接力,祸不单行的日子里,我们不禁要问,这家曾以管理国际化、高效化而让中石油、中石化难以望其项背的中海油到底怎么了?

  三个月前,执掌中海油多年的傅成玉调任中石化,原中石油副总经理王宜林接任,然短短几月,中海油已几多磨难。从渤海漏油事件“被迫”公布,危机处理能力经受不住媒体拷问再到大亚湾炼化项目的惊天一爆,火光冲天……或者这都是偶然,我们不高估傅成玉,也不低估王宜林,但交接期公司管控能力下降已成事实。

  有点讽刺的是,一个月前,王宜林还去大亚湾呆了两天。“百米高塔、巨无霸般的原油罐、如线束般纵横的管道,这一切都显得气势恢宏。”而不到一个月后的今天,他如果再次来到现场,此时此地却已是满目疮痍。

  这个项目被中海油视为其炼化业务发展的基础,也是中海油“上岸”的必备基本功,而此番事故,对于它这个刚起步的产业会造成多大影响还不得而知,但“已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二期”恐怕是得推后了。

  近几年,中海油快速扩张,机构及资产规模越来越庞大,子公司层次及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对其公司管治能力提出更大挑战;另外,数量纵多的合资公司及各种复杂合作模式也对其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

  最后,我要引用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迈克尔·斯卡平克一句话:“每一家公司都藏着一座‘深水地平线’。”是的,再强大的BP也经受不住“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所引发的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致命出于偶然,也出于必然,引以为戒吧!(编辑:海绵)3<<123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