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3日 01:14 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林琳
继电脑后,手机又成为病毒的一大灾区,手机病毒引发的手机话费乱扣费、窃取手机用户个人信息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也成为消费者日常使用过程中的一大隐患,并引发业界关注。据报道,针对手机安全问题,工信部通信保障局正在着手建立手机病毒的特征库,同时与行业内相关单位加强信息共享,建立由运营企业、政府机关和相关的支撑单位、安全厂商,一起参加的手机病毒的链路处置机制。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令用户头疼。“手机骷髅”、“短信海盗”、“僵尸”等手机病毒你方唱罢我登场,业界亟需加大打击力度。
个人信息安全趋严峻
智能手机是趋势,已不可阻挡。据统计,目前智能手机销量增长迅猛,苹果、安卓手机最抢眼。易观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销售总量近2000万部,智能手机销量市场占有率已接近30%,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手机都稳健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智能手机,这是好事,但智能手机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引发人们对账户与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
智能手机在给用户带来移动互联网等各项智能化应用的同时,也成为网络病毒的又一灾区。据了解,有些手机病毒可以导致手机系统越来越慢、崩溃、用户资料被窃取、删除、死机等。有的甚至还能自动拨打电话、发短信等,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也威胁着用户的账户安全与个人信息安全。
通过对手机恶意软件长期的追踪与分析,某网络手机安全中心总结出手机恶意软件五大特征:恶意扣费、远程控制、隐私窃取、恶意传播、资费消耗。其中,恶意扣费是手机恶意软件中最常见的行为,有报告显示,超七成手机恶意软件存在恶意扣费行为。手机病毒让用户防不胜防,它不仅破坏手机软、硬件,导致手机无法正常工作,且还窃取手机上的个人通讯录、个人信息、日程安排、账号和密码等。
手机病毒使人愁
智能手机的互联网特性越来越浓,它的安全问题可能更复杂,不容乐观。此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也引发不法分子对这一领域的觊觎,不断变换入侵手法,智能手机首当其冲成为病毒的攻击对象。此外,业界专家也指出,由于塞班手机用户依然庞大,故仍有大量黑客在研发基于此平台的手机病毒。因此,不仅是智能手机用户的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大多数手机用户的安全都面临考验。
手机恶意软件正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据统计,中国现有3亿多手机上网用户,手机病毒现有3000多种,平均每天新增5-8种。手机病毒其天性就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因此其特点就是与资费相挂钩,通过控制手机群发垃圾短信盗取手机用户网上银行密码等手段获利。例如,手机病毒将造成大量的计费话单,如3秒自动发送1条彩信,按照1条0.5元计算,1小时产生600元的话费。在用户不知情和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恶意扣费行为却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这不但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还激化了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纠纷与矛盾。对于运营商而言,对加大打击手机病毒力度也是其拍手叫好的。据中国移动提供的数据表明,5%的手机曾经感染过恶意软件。一个叫“短信魔咒”的病毒,曾经令中移动短信接通率下降了5%。此外,用户在不知情下产生大量通信资费,势必造成用户投诉,不仅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而且也不利于鼓励用户积极使用移动互联网新业务,对产业的发展埋下不良隐患。
抓住七寸斩断利益链
工信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长熊四皓指出,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手机安全问题,工信部通信保障局正在着手建立手机病毒的特征库,同时与行业内相关单位加强信息共享,建立由运营企业、政府机关和相关的支撑单位、安全厂商,一起参加的手机病毒的链路处置机制。
工信部发起的打击手机病毒的工作,将是一场攻坚战,手机病毒问题是手机和移动通信发展中必然面临的问题,是移动数据业务的繁荣路途上的障碍,需要运营商、手机厂家、软件开发商、用户共同关注和解决。除了建立相关的手机病毒特征库外,工信部还将从传播链、用户安全意识、手机卡复制等环节打击手机病毒产业链。目前已经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企业发了手机卡治理通知,显示了打击的决心与力度。
有关数据还显示,手机病毒产业链每年催生10亿元灰色收入。据报告显示,68.6%的手机用户正面临移动安全威胁。由于手机病毒具有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等特点,因此打击手机病毒要有长效机制,以防止陷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恶性循坏。抓住其中的利益链环节是打击关键,一方面斩断利益黑洞,另一方面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处罚力度,抬高违规企业的违规成本,净化产业环境。
总之,打击手机病毒需要产业链的共同努力,除监管外,企业与用户也要有所行动,手机厂商和软件开发商要防止出现手机的安全漏洞;用户要小心未知电话,当来电显示乱码电话时,要有安全意识;选择正规途径下载手机软件。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