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评论:渤海漏油深思

2011年07月13日 01:1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李攻

  从国家海洋局传出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对这次溢油事件更大的担忧。

  前日,国家海洋局公布,根据7月10日卫星遥感资讯,在渤海蓬莱19-3油田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且经进一步海底探测发现,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发生溢油的迹象,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这意味着渤海湾溢油事件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溢油事件的责任方美国康菲公司此前曾公开表示,B、C平台附近的溢油点已完全得到控制。而海洋局前日发布的资讯表明,蓬莱19-3油田溢油的真正原因仍未找到。

  溢油事件将向何处发展,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从现在的情况看,比7月5日国家海洋局第一次向社会公布的情况要严重得多。

  同时,更大的隐忧是通过这次漏油事件暴露出来的多个方面的缺失。

  首先是信息披露不及时造成的社会公德的缺失。

  这次溢油事件浮出水面,竟然是因为一条微博(http://weibo.com)。而这条微博出现时,也已经距离6月4日第一次出现溢油有十多天时间了。

  其后,在媒体报道之后,相关方面决定向社会公布情况,而此时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

  相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溢油事故的监测、监视,乃至形成结论,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动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相关方面的这种解释,在海洋专家王诗成看来十分牵强。根据他多年从事海域管理的经验,此前,在相关海域曾经多次出现溢油,而信息从未完整披露出来。

  而事件暴露出来之后,污染海面的面积从当初中海油内部人士所说的200平方米,到国家海洋局公布的840平方公里,再到现在的溢油仍在发生。

  王诗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海上漏油事故一旦发生,就是一场环境灾难。近期发生在渤海的油田漏油事故的巨大生态灾难不可低估。

  事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被遗忘,但事故背后的公德信誉安全却给公众心里留下阴影,对良知的谴责会持续下去。

  其次是赔偿机制的缺失。

  对于此次责任事故的认定,国家海洋局表示,根据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责任主体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面临最高20万元的行政执法处罚以及生态索赔。

  王诗成说,20万元,这不知道是哪年制定的一个标准,显示出了立法的滞后。

  此前,山东方面曾出台《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评估方法》,其中规定,凡违规建设项目用海所造成的海洋生态破坏为损害赔偿,凡合法建设项目用海所造成的海洋生态破坏为损失补偿。

  其中规定,造成50公顷用海生态损失,应当缴纳1000万元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造成1000公顷用海生态损失,应当缴纳2亿元损失补偿费。

  即使是损失补偿费达到2亿元人民币,与造成的环境损失相比,可能也是九牛之一毛。

  相比之下,国外对漏油事故的处罚相当严厉。去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发生的原油泄漏事故,该公司最高将面临210亿美元的罚款,而200亿美元就相当于公司的年均盈利金额。

  长岛县养殖户此前告诉记者,以前也发生过漏油事件,听说也有过赔偿,但养殖户没有见到。

  其三是资源开发战略眼光的缺失。

  在7月5日国家海洋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人士表示,渤海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域,发生在这里的环境污染事件,由于海水交换程度较低的缘故,程度会比开放性海域要严重。

  但就是在这个环境脆弱的海域,除了沿岸大规模开发建设之外,还产生了我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就是漏油的蓬莱19-3油田,并且这个油田中海油占51%的权益,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中国占49%的权益,作业方是康菲中国。

  王诗成告诉记者,渤海是中国的内海,资源在那里放着,别人拿不走。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开发呢,并且还是请外国人来开发?这是缺少战略眼光的行为。

  王诗成说:“通过这次渤海湾溢油事件,国家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石油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国家应对经常发生漏油的企业课以重罚,除责令整顿外,必要时要限制其开采。”

  “15年前,我就建议国家高度重视石油战略储备,保陆地拓海洋,保近海拓远海,把渤海已探明的油田放慢开采步伐或作为战略石油封存,到外海、到国外建立国家石油基地,加快南中国海的石油(独资或合作)开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时至今日,我继续建议国家放慢渤海的石油开采步伐,建立国家渤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王诗成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