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农民承受两面夹击 上承通胀之压下陷保障之困

2011年07月13日 20:4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在高通胀时代,抗通胀成为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限价令……无论是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还是行政手段,各种调控手段纷纷出台。但就在这全民抗通胀的时代,有一个我们本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的地方却被我们遗忘,那就是正在承受更高通胀指数,保障体系却极其缺乏的农村。

  当6月份的CPI同比上涨6.4%,攀升至36个月的新高时,农村和城市CPI之间的差距也攀升至36个月的新高。农村CPI涨幅比城市高达0.8个百分点:农村7.00%,城市6.2%。

  “从统计数据来说,农村CPI的涨幅一直都高于城市,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随着通胀的攀升而拉大。”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据一些专家分析,恩格尔系数是推动农村CPI上涨的重要推手。由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7%,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1%,两者相差5.4个百分点。

  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食品消费所占支出的比例越大,而食品价格一直是本轮物价上涨的主因。6月份的食品价格上涨了14.4%,非食品价格上涨3.0%。

  “除了农村缺乏一个像城市一样的物价调控机制外,食品在农民的消费成分中所占比较大,这也是农村CPI涨幅高于城市的主因。”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李慧勇认为,农村的运输、物流以及网店成本高于城市也会造成农村物价高企不下。“大的工业基地和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市,在相互竞争中,价格容易受到限制,而农村由于网店比较少,缺乏竞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对于在农民日常消费中,自家打粮自己吃、自家菜地吃夏秋的现象,李慧勇表示,这里一般人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非商业买卖、自给自足的食品是不计入CPI的,计入CPI的都与商品买卖有关。

  也许造成农村CPI高企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王剑辉和李慧勇都表示,农村CPI高企不下的现象必须要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因为低收入阶层是通胀影响最大的人群,尤其是保障体系缺乏的农村。

  目前很多大城市都有保障应急机制,当通胀涨幅连续超过一个数值时,政府将会向低收入人群提供适当的补贴。或者由政府启动蔬菜或者粮食储备,从而平抑物价。但由于地方财力的不足,这些措施在农村几乎都看不到。

  “由于农村缺乏保障应急机制,加上农民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和购买力皆弱于城市,物价上涨过快的话会进一步抑制消费,制约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李慧勇说。

  有人认为本轮上涨的物价部分是由农产品上涨引发的,农民是最多受益的群体,但事实上并不尽然。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一系列戏谑之词的背后更多活跃的是炒作者的身影,农民受益的屈指可数。

  “现在谁还种地,1个人1亩2分地,一年忙到头的收入仅够填饱肚子。可咱是农民,不种地又能干什么呢?年轻的可以去打工,可像我这一把岁数的谁要?”一位年仅60岁的张老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感慨道。

  财经评论员吴睿鸫撰文称,由于低收入者抵御通胀压力的能力较弱,国家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预警机制,然后通过转移支付的公共政策来消解物价上涨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在通胀预期下,政府通过实施税收、融资方面的差别化政策,来提高低收入者规避投资风险的能力。

  虽然王剑辉认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都应该享受相同的国民待遇,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农村马上实施这些机制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国家可以在工业产品的价格补贴上给予农村更多的支持,比如家电下乡政策。食品价格上涨,如果工业产品价格下降,这也是能帮助农民抵制通胀压力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