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3日 00:59 来源:中国财经报
■ 芊菽
北京地铁4号线扶梯事故造成1死30伤,带来的后果是惨痛的,但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远不止于此。犹记深圳华侨城“太空迷航”故障造成的惨剧;去年,一场大火夺走了上海一座住宅楼里的58条生命;今夏,北京大雨后,掀起井盖的下水井吞噬了两个青年的生命。
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不该失去的生命失去了。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集中上马。消失的生命折射出城市公共设施安全防护及管理体系的脆弱。因此,公共设施安全管理必须跟上设施建设步伐,两者如车之双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加强公共设施管理要统筹考虑,各部门协作。要做到正确使用成本及加大对各方的追责力度、政府安全监管及加快标准修订和日常宣传。
其一,应为公共设施后续管理及维护环节营造良性竞争环境。多位专家指出,过分压低电梯维保费用是此次地铁安全隐患的重要诱因。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公共设施的采购成本,更应正视其使用成本,给运营商及服务商以合理利润。公共设施设备事故是现阶段我国事故灾难的一种,主要由于设计、制造、施工、使用、检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动力等损坏、老化、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或失灵等。应对公共设施建立完善的链条化管理体系,应加大对过错方的追责力度。
其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专家认为,目前加强公共设施管理,政府要安全监管、加快标准修订工作、健全完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刚刚被维保过的电梯出现此类恶性事故,电梯行业安全标准及对设施安全使用的监管工作是否存在问题?相关单位部门应该将公共设施安全管理从经验型应对向制度型应对转变。同时更应杜绝“百年不遇”的侥幸心理。
其三,宣传安全常识非常重要。此次地铁事故中死者的父亲吴从林表示:“如果地铁里张贴电梯逆转逃生告示,或者广播宣传安全乘坐知识,也许我的儿子不会死。如果获得赔偿,我将捐出一部分用于安全乘坐地铁的宣传。”在关注度极高的公共事件中,权威部门的鉴定往往决定了整个事件的性质。在鉴定中,“定性”当然是首先要做的事。但是,在“定性”的基础上,从专业的角度对送检产品进行一番“大众解读”,提高老百姓对产品的认识及安全的认知,并不亚于一次权威的“定性”。而这,同样也是相关部门应该提升的服务。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