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3日 22:52 来源:CCTV《经济信息联播》
今年1月以来,我国持续推出紧缩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管理通胀预期。从2011年1月开始,央行连续6个月每月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截止6月20日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已经达到21.5%,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央行还利用利率工具回收流动性,从去年10月起大致保持每两月加息一次,以应对通胀压力。然而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1到6月份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最受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路高歌猛进。那么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在起作用,未来经济发展走势如何?来听听专家的观点。
曹远征说:“我们认为它的货币政策已经在显示着效果,物价的上涨态势在减缓。”
曹远征告诉我们,尽管6月份我国CPI同比涨幅创3年来新高,但是通胀的走势正在放缓,尤其是核心通胀率即剔除核心农产品和能源的通货膨胀指数其环比正在下降,货币政策抑制通胀是有效的。据统计,房地产价格月度环比指数已经从原来的1%区间下降到0.1-0.3%区间。钢材、汽车等重要商品出现滞销滞价的局面,反映宏观经济景气的PMI指数已经回落到50左右的区间。种种数据表明,上半年宏观调控初见成效。
李稻葵说:“货币存量的总量上,已经从去年的20%左右,广义货币占到了今年1-5月份的15.1%,这个已经降了。”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广义货币的供应量已经回落到了正常水平,但是物价相对于货币政策会有一定的滞后。因此产生了目前CPI继续上涨的态势。
李稻葵说:“这个物价比较高的这么一个态势,到了下半年如果不出大的意外的话,也会有所放缓。”
对于第三季度的CPI走势,曹远征认为,7月应该是物价上涨的高点,之后开始逐步回落。按我们的估计,大概在四季度,CPI可能回落到4%左右,全年物价涨幅将控制在5%以内。
但是对于未来的调控方向,专家们认为,由于2010年以来食品价格的上涨而直接推动的CPI的快速上升,很可能造成业内和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错误判断,因为引起食品价格上涨除货币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如劳动力成本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等,因此,虽然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但下半年的调控方向应侧重于结构调整。
曹远征说:“如果在结构性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也就是说它不能完全是靠货币政策来消除这样一个物价上涨的压力。”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所张燕生说:“我们不要浪费这场危机,就是稳定物价,一定不能够采取仅仅是紧缩和宏观需求管理政策去对付它。”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