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6日 02:4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张立伟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7月15日凌晨,浙江杭州钱塘江三桥部分桥面突然塌落,一辆满载钢板的货车从桥面坠落。这条于1997年1月28日通车的大桥由湖南路桥集团承建,但该公司表示,他们建的是钱江三桥主桥部分,此次垮塌的引桥部分为杭州本地的施工单位建造。这是近期中国基础设施爆发各种事故中的最新一起。不久前,云南省一公路试通车第二天便发生坍塌;青岛胶州湾大桥6月30日通车时,大桥上很多隔离护栏的螺栓没有拧紧,甚至有的地方还没有安装隔离护栏;当然,近来接连出现电梯伤人、高铁故障等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经过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跃进后,中国各地拥有了漂亮的新建筑、公路、大桥以及公共场馆,他们大多数是由政府投资兴建。但是,最让人头疼的是,中国缺乏廉洁高效的建设领域的监理机构,因为他们很容易被施工单位收买,然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偷工减料,因为几乎所有爆发事故的项目都有政府监理部门出具的合格的验收报告,由于是公共项目,作为甲方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动力去检查监理效率与施工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看,三者之间更容易形成共谋的利益关系。而且中国建设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层层转包,拥有一定背景的公司拿到工程后转包,经过几层最终到专业不精的包工头手中,由于利润很低,不得不依靠偷工减料挖掘收益,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承担责任的是包工头而非中标公司,监理部门更不会受到惩罚。
比如承建钱江三桥主桥部分的湖南路桥集团,其项目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奖项,但钱江三桥建成后不到10年就被要求大修。湖南路桥集团2007年中标的湖南省凤凰县至贵州省铜仁地区大兴机场的堤溪段在建沱江大桥曾发生导致数十人遇难的坍塌事故。但这似乎不会妨碍湖南路桥集团的资质与声誉,他仍然会拿到新的项目并获得更多奖项。因为工程建设领域并没有市场化,主要由国企(央企)承担,公共建设就是政府与国企之间的合作,这降低了政府投资部门的监控动力。
一种追求建设速度而轻质量的政治文化,在缺乏严格监管的市场环境中,必定会鼓励粗制滥造,为偷工减料提供了便利。项目资源在政府部门与国企那里在某种程度上是寻租工具,这更降低了严格监理的可能性,并因为层层转包而压低真实成本,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工程质量。比如,将钢筋拉细在建设项目中使用的现象在中国长期且广泛的存在。
我们认为,各地重大工程的建设应该由地方人大审核批准,项目建设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而非表现政绩,项目竞标过程要有透明的流程,包括成本的核算与公开。建设质量应该由监理部门承担长期的责任,如果在保质期内发生质量事故,惩罚可追溯到监理人员与机构,与建设部门一起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