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公募基金行业滞涨求解 中游公司追赶难度加大

2011年07月16日 02:4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曹元

   2011年上半年,基金规模再缩水。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所的统计,截至2011年6月30日,基金规模从去年年末的2.52万亿元,降至了2.36万亿元。

   相反有些基金公司的规模却在增长,比如南方基金等规模和份额都较之2010年年底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因为这种结构性变化,基金行业出现了久违的行业集中,前十大基金公司净资产的规模占比从2010年年末的48.11%,上升至49.1%。而在过去十年,这一比例呈现出下降趋势。

   “基金行业的集中可能会延续,这是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会呈现出这么一个过程。”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江赛春称。

   而行业分散向行业集中的转变会给行业带去非常大的变化。“基金业的生态可能发生转变,相应的行业壁垒、游戏规则、传统规律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对基金行业发展一直有观察的学者刘西曼称,基金公司的生存方式也将调整。

   2011上半年,历史拐点

   2011年上半年,每个身处基金行业的人都会感觉到非常不适应。做投资的基金经理哀叹风格转换太快,节奏难以把握;做市场的人抱怨,银行渠道不给力了,销售太难。这种不适实际上是行业生态发生转变的伴生物。

   2010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共计成立了902只基金,去年年底,这一数字只有781只,结合前面的数据,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在新基金增加121只的基础上,反而出现了规模的大幅下降,份额也仅仅增加了52亿份。如果考虑到年中基金公司常常用货币基金冲量,整体份额亦有可能出现下降。

   看似这种情况和2008年以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跟往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同,2011年上半年,基金的分化开始加大。

   从规模变化来观察,在2011年上半年,共计有15家基金公司的规模较之去年年底是增加的,占比24%,而往年,如果是全行业规模下降,或是规模增加,没有这么大比例的逆周期成长公司。

   通过份额变化来看,也同样是成结构性的分化。62家基金公司共计有24家基金公司的份额较之去年年底实现了增长,占比38%。

   观察管理资产规模增加的公司,上半年规模增加最多的公司多为整个规模排名靠前的公司,比如南方基金规模增加39亿元;富国基金规模则增加23亿元;鹏华基金规模增加29亿元,这些基金都属于规模前15位的基金公司。

   再观察份额增加情况,大公司表现更为突出,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都实现了份额的增长。前十五名的公司中,还有工银瑞信、汇添富、诺安基金、鹏华基金等公司份额上半年实现增长。前十五名基金公司,份额增长的公司占比60%。可见基金行业份额向大公司集中的趋势。

   而排名中游的基金公司上半年规模和份额都出现了大幅损失。依照规模排名16位到40位的基金公司资产规模上半年增长的只有3家基金公司,占比12%,份额增长的只有5家基金公司,占比20%,两项指标均低于全行业的平均数。

   这让中游公司追赶领先公司的难度加大了不少,另一方面,也让基金行业二八格局更加明显。

   行业分散

   而观察基金业的发展,历史上,这种大幅度的集中较为少见。在过去10年多的时间,基金行业实际上是分散的。

   以前十大基金公司规模占比为例,过去十年,情况如下:2001年占比88%、2002年占比80%、2003年占比69%、2004年占比63%、2005年占比64%、2006年占比58%、2007年占比50%、2008年占比50%、2009年占比49.7%、2010年占比48.1%。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过去10年基金行业分散化

   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这个行业新进入者的增多。2001年,全部行业只有14家基金公司,到了2010年年末,已经成长为60家基金公司。而新进入这个行业的基金公司一开始都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以实现高增长,因此市场份额呈现出分散化。

   此外,基金投资者的进入时间多集中在2006年、2007年年间,投资者对基金品牌的认知度并不高,当时买基金并不认品牌,只要有基金发行,都能够获得投资者的追捧,基金公司竞争力的差别没有体现。

   最后,基金行业从业人员的流动分散。在过去十年,既有大公司从业人员向小公司流动的,也有小公司向大公司流动的,没有形成固定的趋势,这样造成小公司能够快速崛起,而大公司也有沉沦时。华商基金的崛起就是这样的例子。

   中科院的博士黄海平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他认为,这是基金业的分散是竞争加剧的体现。有一个衡量行业集中度的指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表明,中国基金业竞争程度不断提高。数值越低,竞争度越高。中国基金行业HHI值从1998年的2001下降至2010年的343,目前为高度竞争状态。2010年末美国基金的HHI值为465,美国基金行业的竞争度低于中国。

   黄海平注意到,事实上,美国在过去也经历过分散的过程。美国前10家规模最大公司占比从1990年的53%下降到2000年的44%,2010年又上升至53%。在行业发展的初步阶段,新进入者较多,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趋于下降。目前,中国基金业市场集中度低于于美国。根据2010年的数据,2010年,美国前5家和前10家公司占比分别为53%和40%,而中国为48%和31%。

   但到了2011年,市场给基金公司带去了折磨,反而成就了行业的集中。江赛春认为,这是由于在行业的调整的时候,大公司家底殷实,受到的冲击即使跟小公司一样,也不足以动摇公司。但小公司往往因为市场的调整而冲击到了内部的管理,造成人员流失等。

   另一方面,随着投资者的成熟,在选择基金时越来越看重公司的品牌、历史业绩,大公司有这方面的优势。如果投资打算赎回基金,也会率先赎回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那么高的产品。

   生态革命

   江赛春认为,跟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基金行业趋于集中是无法避免的。他称,虽然市场上仍有众多的新进入者,但是其背景资源已经非常有限了。观察基金公司的股东,大的银行、券商、信托、保险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基金公司,而海外的大型金融机构也都在中国基金业分得一杯羹,已经没有太多新基金公司股东有实力助推一家新基金公司“升天”。

   另一方面,当前的市场环境也让新基金公司的生存更加艰难。实际上可以观察到,赎回比例比较高的基金公司多是新公司。和一季度末相比,基金公司份额赎回比例最高的五家公司分别为浦银安盛二季度赎回比例为31.70%、信诚基金为23.52%、长信基金为16.40%、民生加银为13.71%、纽银梅隆西部10.98%。当中有三家属于2008年以后成立的新公司。足见投资者对新基金公司的不待见。

   江赛春称,新公司赎的原因有三方面:1. 品牌,投资者对新公司的品牌认可度不是很强。投资者赎回优先赎回这些。2. 市场环境。近两年成立的公司,产品发行的时候环境就很不好,并且这部分资金长期性不强,等到渠道销售其他产品时很快就被渠道“拐”走了; 3,早期的那些老基金公司,投资者大部分是2007进去的,许多产品亏损状态,投资者也不愿意赎回。

   不管怎样,如果基金业集中的趋势一旦形成,那么这个行业可能面对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期研究行业发展的学者刘西曼对基金行业也有所关注。他认为,基金行业趋向集中将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这个行业的壁垒发生了变化。比如准入壁垒,实际上,业内已经能够感受到壁垒的提高。虽然《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是1亿元,在10年前,基金公司可能只用数百万元就实现了盈利,但是,当前一个亿能否将新基金公司支撑到盈亏平衡还很难说。一方面是运营一家基金公司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盈利的周期拉长。某2008年成立的基金公司三年过去依然难以实现盈利。而壁垒还包括其他方面,比如各种业务资格的审核、建立品牌需要的成本等等。

   其次,行业从分散趋向集中的过程中,也会引起行业过往规则的改变。比方说行业初期自由竞争状态,十八般兵器都好使,有股东渠道的依靠股东、有投资实力的依靠投资、有善于销售的也可以将规模做大、有善于和大机构客户打交道的也可以不去重视银行。

   公募基金行业“滞涨”求解

   但是随着向寡头垄断的过渡,早期的游戏规则不起作用,大的寡头会制定游戏规则。基金公司的独门武器也越显无力。比如农银汇理,曾经依靠农行的支持过去的新基金规模平均在62亿元,但该公司刚刚发行的新产品规模只有20亿份。

   更可怕的规则转变可能来自投资市场。随着行业的进一步集中,大公司的一举一动会让其他公司跟随。比如某大型基金公司加仓,它的作用足以影响到短期行情,小基金公司只能被动加仓。如果反向操作,遇到的风险更大。

   事实上,当前的投资市场已经出现了跟随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战术。

   最后,产业成熟面临整个产业传统规律的失效。任何一个行业走向成熟后都会面临着只能享受平均收益率。过去10年,主动型的产品往往有着超越大盘的表演。但今年上半年,整个行业跑输大盘。这有可能是个案,但是更多的可能是行业趋向集中的表现。美国的主动型基金已经越来越难以超越指数,就是行业已经集中的体现。

   而这意味着,被动型的产品将在未来大放异彩。

   “南方式”逆势增长

   行业虽然趋向集中,但是不同公司表现却不同。

   2001年,华安基金是全行业的老大,当年年末,华安基金管理资产116亿元,占全部基金公司规模的比例为14.28%。随后,该公司行业地位不断下降,2002年退到了华夏基金、南方基金之后;2003年又被博时超越;2006年跌到了10名开外,只有12名,规模占比仅3.09%,此后便在10名附近徘徊。

   观察前十名的榜单,类似华安基金,从高位跳水的还有长盛基金、宝盈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等。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公司从握有先机到失去发展的机会。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苦衷。2001年,华安基金发行了全行业第一只开放式基金,一跃成为行业老大,2006年是转折点。上海社保案发,华安卷入其中。其后果是华安基金在此后的一年半时间未有新产品发布,而当时正逢行业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于是华安2006年急速坠落。

   而长盛基金也是因为2004年爆出为股东抬轿,而被停发产品。宝盈基金则因为内部管理混乱,人员流失严重;交银施罗德在2009年核心团队集体离开造成业绩和规模双降。可见,在打造一个基金公司的时候,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让这家公司发展受阻。

   也有公司能够长期保持领先的,比如南方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等。而这些基金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第一军团的位置,业绩表现突出是这些基金制胜的主要法宝。

   南方基金是行业的一个典型。

   在整个行业处于滞涨期的时候,南方基金在过去一年里,规模从1013亿元增长到了1225亿元,规模增长了20.9%,并实现弯道超越,一举超越博时基金,规模从行业第五跃升行业第四。

   业绩是南方基金最近一年规模实现逆势增长的最大法宝。

   来自银河证券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的冠军均被南方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夺得,开放式基金南方隆元今年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为6.89%。名列所有基金第一名。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业绩增长率为6.39%,位居封闭式基金第一名。另外,在今年上半年净值增长前十名的股票型基金中,南方基金独中两席,除了南方隆元外,还有南方成分排名第八。

   南方基金今年的业绩并不是偶然所得,经历了2007年全行业的狂欢后,从2008年开始,南方基金开始刻意低调,但是实际上却是在苦练内功。

   “深一层来看南方旗下基金业绩全面提升的原因,主要是其投研平台转型后磨合日趋顺畅,基金产品风格定位日益清晰。而风格多元化与策略前瞻性的有机结合使得其整体业绩稳步提升,部分基金业绩表现突出。”江赛春认为。

   南方基金自2009年起对投研体系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调整,其核心是打造以业绩为核心的投研一体化平台,以基金经理为导向的服务型投研决策机制;同时,将产品风格与基金经理风格匹配,各尽其才、风格多元化。

   “在历时两年的投研基础架构建设后,2010年南方基金将重点放在提升自上而下的行业配置能力上,尤其注重配置方向的前瞻性。尤其是在2010年下半年以来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大型基金业绩得以整体领先的关键所在。”江赛春认为。

   此外,为了破解全行业规模的滞涨困境,南方基金还同时开展营销体系管理变革,包括调整了公募营销体系部门设置,搭建起前、中、后台分设的营销架构。形成以区域营销中心和分销中心为前台,市场管理部、营销策划部、产品开发部为中台,客户服务部为后台的格局。此外,全面推进营销区域化战略,南方基金2010年增设广州、南京、沈阳、西安和哈尔滨五个营销中心,形成九大区域营销中心的营销网络布局。

   两年的“厚积”终于在2011年“薄发”。

   2009年,南方基金位居行业第五,规模占比4.57%。到了2011年上半年,南方基金也是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唯一一家规模和份额正增长的公司。至6月30日,该基金公司规模为1224亿元,行业排名上升到了第四,规模占比上升到了5.19%。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