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8日 01:4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聂伟柱 黄诗欣
近日,央行透露,初步统计,201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847亿元。而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换句话说,二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3.57万亿元。
央行曾在4月份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的季度数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曾表示,条件成熟后考虑公布月度社会融资规模。盛松成认为,今年合理的社会融资总量约为14万亿元。
而上周,惠誉曾发布报告预计,估计2011年中国新增融资总量将为18万亿元。
具体来看,上半年新增的7.76万亿社会融资规模中,包括人民币贷款4.17万亿元,占比53.7%,同比低3.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7028亿元,占比9.1%,同比高5.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净融资6588亿元,占比8.5%,同比高0.5个百分点等。
在此前的较长时期,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广义货币(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
央行认为,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而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更为合适的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
按照央行的定义,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以及其他部分。
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同期,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则呈现出一个急剧下降的过程:这一比重由2002年的92%下降至2010年的55.6%。
也许正因意识到新增人民币贷款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央行今年罕见地未列出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目标。而是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央行提出,将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