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听懂“反腐课”

2011年07月18日 04:23 来源:深圳商报

  □佘宗明

  6月1日,重庆涪陵区检察院检察长周军用案例说法,给400多名干部上防腐课。次日,国土、村社干部5人带着钱来自首。他们称听课后深受触动,觉得自己在征地补偿中违法,应该向纪检部门交代清楚。该区廉政账户上,也多了近50万元。(《重庆晚报》7月17日报道)

  重庆涪陵的“上课防腐法”并不新潮,沿袭的是“提升素养,增强免疫力”的套路,可效用不容否认:官员自首,多人退赃。若依循“抓着老鼠就是好猫”的实用逻辑,它值得称道。“用现实教材,晒腐败危害”式的教化,确有说服力——殷鉴在前,“身陷囹圄,悔不当初”等教训也很沉痛,谁愿意重蹈覆辙?

  道德感召,委实是导演“浪子回头”等美好画面的良方,许多作恶者的“良心发觉”,正是源于旁人启悟。但指望凭着“上几堂课”,来唤回贪官的道德自觉,不免太过天真。

  依笔者看,“上课防腐法”看似美妙,却只是制度化反腐缺失下的次优选择。比起“情妇起义”“情书举报”等特例,监管者的动态反腐、主动出击,固然更具“杀伤力”,但迷信“思想感化”,却注定无法消弭腐败的土壤,只会让胆怯者学会“明哲保身”、自首为上计,没法让冥顽不化的人踏上正途。与其跟官员讲“自律”,不如补全反腐制度的“欠账”,用政务公开、缜密监督、明细审核、重惩不贷等,给制度打“补丁”。“伸手必被抓”唱得再多,也要依托强效的权力制衡才行——不然,那些伸了手仍逍遥法外的人,会是另一种“以身说法”。

  不是每个官员都能读懂“上课防腐”的良苦用心。让政务公开、监督缜密些,挺起制度化反腐的“脊梁”,才是反腐正途——就像“三公”账本的公开,终得依靠问责和监督之力;温和的“上上课”,只会让“三公”账单更加迷雾重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