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创新民族地区持续发展之路

2011年07月18日 14:14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土地是生存之基、财富之母、百业之本。宁夏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作为保护粮食生产、惠及子孙后代的生命线,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线,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履行职责使命的标志线,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手段,全方位推进土地开发、保护与建设,实现耕地总量连续24年净增长,走出了一条保耕地、保民生、保发展的新路子。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和综合整治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保护生态环境,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宁夏依黄河之利,阡陌纵横,土地肥沃,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今有“十大新天府”之好评,地域上是个小省区,但却是一个土地资源大省(区),耕地总面积1647万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3位,宜耕后备土地1000万亩以上。将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是宁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委的鼎力支持下,多年来,我们牢固坚持不占用耕地、不增加黄河取水量、不突破环境容量的“三不”原则,以耕地保护为出发点,大规模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挖掘土地后备资源潜力,累计整理土地近160万亩,新增耕地54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自2009年起,总投资36.61亿元、历时5年、整治规模337.8万亩的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再次掀起宁夏耕地资源大开发、大整理的新高潮。据测算,通过土地整理,原有土地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灌溉周期缩短8天,用水量减少1/4,粮食单产增加100公斤,累计增产粮食4.4亿公斤,使全区191万农民受益,项目区群众普遍增收30%以上。通过土地整理,推行耕地“占补平衡”,在保持耕地增长的同时,近10年累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建设用地50万亩。实践证明,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建设用地置换,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是新形势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创新之举,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利工利农、利城利乡、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宁夏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2010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宁夏沿黄经济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我区建设西部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生态文明的先行区提供了历史性重大机遇,客观上也刺激了新一轮对土地的强烈需求。面对新的态势,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协调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之间的关系,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全方位推动土地综合整治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由中小项目向重大项目转变,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纯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向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变,由单纯依靠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转变,努力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的多赢效应。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力争再整治土地400万亩,增加耕地60万亩。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突出规划引领,把土地综合整治打造成惠及长远、造福子孙的德政工程。土地综合整治不是单一的土地整理,而是包括田、水、路、林、村在内的全域整治,需要在全域规划、全域设计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综合考虑田、水、路、林、村优化布局和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注重保持农村风貌和当地特色,保留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积极元素,建设与城镇同样便利而风貌有别的现代农村。重点做好“三个衔接”:与沿黄经济区总体规划相衔接,在提供建设用地的同时,对沿黄河两岸的土地进行整治,打造综合生态整治景观;与生态移民总体规划相衔接,切实做好移民区土地整治,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与村镇建设规划相衔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发挥土地整治规划的综合效益。

  做足结合文章,把土地综合整治打造成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加强土地整理,集中连片推进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防护林网等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村庄整治,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形成居住相对集中、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着力抓好设施配套,实现布局优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要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在整治区全面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项目区原有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后形成的建设用地置换指标,优先保证农民宅基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为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留足空间,富余部分可以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剂到城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要与承包经营权流转相结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城乡各类经营主体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优化机制保障,把土地综合整治打造成运作高效、科学合理的创新工程。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破传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创新项目实施方式,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构建“政府领导、国土搭台、各方唱戏、群众参与”的格局。要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对经济欠发达、耕地整治潜力大的地区,继续以财政投入为主;对经济较发达、社会投资活跃的地区,可考虑推行“以补代投”,引导各类资金流向农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创新新增耕地管理方式,及时将新增耕地发包经营、确权发证,并适当补贴农民在一定年限内耕种新开垦耕地,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

  强化工程监管,把土地综合整治打造成公开透明、安全高效的阳光工程。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宁夏的施工期很短,必须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创新监管方式,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完善监管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要严格质量控制,完善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社会舆论监督、高新技术监控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邀请群众参与工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项目资金纳入财政专户,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杜绝挪用、挤占、浪费等现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要组织监察、审计等部门采取联合巡查、突击检查和派驻代表等形式,掌握工程进度,监管工程质量,规范资金管理。

  土地综合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切实把土地综合整治这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实施好、维护好、发挥好,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