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9日 12:30 来源: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钱妤
随着银监会对银行利用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严查的展开,一些银行开始单方面提前终止理财产品。而由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大多只给予银行单方面提前终止的权利,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面对银行理财合同条款权利,以及之前承诺的高收益,也只能默然无语。
提前终止 收益或受影响
提前终止条款是银行制定的对于产品的运行终止及赎回的规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会提前终止产品,银行通常的解释一是遇到重大金融政策调整,二是银行认为有必要终止。银行相关理财人士解释,重大金融政策调整主要指加息、降息政策以及重大汇率变动。
期限越长,产品收益率越高,提前终止意味着投资者在短期内享受了较长期限产品的高收益,同时增强了资金流动性。投资期的缩短看似可以增加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了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因为结算等原因,银行理财产品在发售时和到期后通常存在资金冻结时间,资金在这些时间里处于闲置状态。所以,“提前终止确实会给投资者带来负面影响。 ”某银行内部人士透露,这种“提前终止”的出现更可能和最近监管机构严查银行理财有关。目前监管机构已经明确要求银行对理财产品中的违规现象进行新一轮自查。 “提前终止一些超高收益理财产品,既对监管机构有了交代,也让银行用较少的资金去填补窟窿,这对银行来说自然是最优选择”。
A股“含糊”理财产品猛增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 “含糊不清”,让银行理财产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狂飙突进式的增长。今年前7个月,各家商业银行马不停蹄地发行了超过8000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
据普益财富统计,截止7月中旬,商业银行共发行8512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比上年同期增长41%;人民币理财产品筹资规模达6.37万亿,同比增长52%,按照理财产品平均久期计算(三个月以内期限的理财产品约占70%),理财产品吸收的存款约为商业银行新增存款的43%。大多数理财产品的平均利率在3.24%-4.84%,而少数理财产品的最高利率在6%-9%。尤其是在月末或季末“冲时点”前后,理财产品发行呈现 “期限很短,利率很高”的怪现象。
监管出“招”未来收益不确定
银监会近日在内部会议上拟叫停融资类资产进入银行理财资产池,也就是说将信托贷款清除出银行的资产池,今后银行理财产品只能投向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者是目前尚未明确的信托受益权。融资类资产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正是理财产品中收益较高的资产配置,如此消息属实,将会对理财产品收益产生巨大冲击。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在加息预期加大的情形下,投资者可多关注短期理财产品,适当缩短存款期限,待利率政策导向愈加清晰,市场更加稳定时再进行中长期布局的投资。从产品种类角度来看,理财产品市场上仍然有很多例如结构性、债券市场类等理产品可供投资者投资。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