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善友辞任酷6董事职务 酷6创始团队悲情绝笔

2011年07月20日 00:15 来源:信息早报

  信息早报 牛静 2011-7-19

   2011年7月18日,酷6传媒(Nasdaq:KUTV)宣布,公司董事李善友已辞职,自2011年7月18日生效。对于李善友的辞职,酷6传媒董事长吴征称:“作为公司董事,李善友为公司带来了有价值的服务,董事会要感谢他,并祝愿他前途美好。”

   从3月份李善友从酷6CEO离任至今,盛大陈天桥用4个月的时间,终于将李善友“体面”的清出了酷6传媒。随着李善友卸下其在酷6传媒的最后一个职务,酷6的创始团队几乎已经全部被“扫地出门”。如果说期间还有所区别的话,那就是陈天桥还给了李善友4个月的心理过渡期,对于酷6创始团队的其他人,则是快刀斩乱麻。

   盛大系高管全面接管酷6

   在李善友辞任董事一职的前一周,7月12日,酷6发布最新人事任命公告,不仅宣布酷6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峰因个人原因离职,还公布了一系列高管任命。新任命的COO施瑜将兼任内容部门总编辑;张建荣为产品副总裁;徐海峡为技术副总裁;冯捷为酷6助理总裁;陆坚兼任酷6首席多媒体科学家;吕晴兼任酷6首席智能计算科学家。这新任命的6位高管均具有盛大背景。施瑜曾在安达信和毕马威工作多年,后在均瑶集团担任高管。2009年加盟盛大,2010年起担任盛大集团总办的办公室主任,此后将主要负责酷6网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盛大派系已经全面入驻酷6,酷6已经完全不再是当年的酷6。

   据消息人士透露,酷6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峰早就处于休假状态。其将加盟另外一家视频网站PPTV,并且负责PPTV新推出的一个新媒体项目。从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离职、到酷6网免去高级运营副总裁郝志中、销售副总裁曾兴晔职务,进而陈峰离开酷6网,酷6网的创始团队已经所剩无几。目前,创始团队中只有2008年加入的副总裁姚建疆“健在”。

   大量空投精英部队,证明陈天桥继续发展壮大酷6的决心没有变,但最终结果如何,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酷6销售人员几乎全面清退

   在高管“置换”之前,对于销售人员的清理已经先行开始。

   5月底爆发的“酷6暴力裁员”事件一度引发劳资双方的激烈争执,而今双方的解约处理得如何?据最新消息,酷6在赔偿方式上进行了微调,变 N+1为N+2,已有被裁员工解约离开。

   酷6裁员风波发生后,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酷6网裁员为违法行为,确认此次裁员无效,并责令酷6网5月30日前限时整改。5月28日,酷6董事长吴征与被裁员工中级别最高的酷6副总裁郝志中进行了面谈。郝志中称若劳动争议可妥善解决,酷6被裁员工可以从海淀区劳动部门撤回劳动争议诉讼。

   据酷6被裁员工透露,此事在争吵中搁置了一段时间后,已经与公司失去联系的员工于6月份陆续接到酷6人事部门电话,约定进行解约赔偿手续,在赔偿方式上,原来酷6宣称的N+1方式变为了N+2,即工作年限数加2个月的工资赔偿。该员工表示,算不上什么优待,“等于将中间忽然停工,被迫待在家里的那一个月算了进去。”该员工还表示,不少员工都拥有酷6的期权,但在沟通中争取无果。由于那个时候很多人已默认了被裁命运,或者有了新的方向,于是放弃了期权,没有进行过多纠缠。

   此外,由于对销售部门实行新政,取消所有业务团队的业务招待费用,如有特殊需求必须提前五天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申请,此举导致剩余的销售人员几乎处于全面怠工状态。

   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7月,由于这场裁员风波而离开酷6的不止原定被裁的150名销售部员工,而是有约200人左右。一些原不在裁员名单中的员工选择了主动离职,一方面出于对盛大对待员工方式感到失望,另一方面担心早晚步裁员后尘,不如先主动选择其他机会。

   酷6未来变数重重

   从盛大收购酷6的那天起,就意味着整合以及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冲突,乃至牺牲就成为了酷6日后的主旋律。想当年,获得了盛大投资的酷6并未如期获得长足的进步, 在宽带、内容采购及新媒体内容整合方面各投入的1亿元换来的结果是2010年高达5050万美元的亏损,广告收入在2010年只有1440万美元,现金储备也从8000万美元减少到2730万美元。酷6烧钱的举动自然引发了陈天桥的不满,与李善友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也日益加深。摆脱李善友坚持的影视 剧为中心的经营观,酷6开始向陈天桥的新闻属性开始转向。

   互联网评论家洪波认为,“不敢断定盛大一定能把酷6做起来,但如果不改变,酷6就注定会死。”

   此前,陈天桥曾公开表示:“整合本身就是盛大核心竞争力之一,我现在不干具体工作,我的工作就是干这事。”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陈天桥整合过很多项目、公司,但从已有的结果来看,“整合”这不是陈天桥所擅长的东西。而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酷6及其创始团队的遭遇,绝对可列入“杯具”的经典案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